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4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1夯实法治基础 单元 二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 法治的意义
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课本活动《运用你的经验》的四个图片,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设计问题 让学生知道是法治的力量
讲授新课 一、选择法治道路通过上面内容师生共同总结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并通过观看视频《法治呵护青少年成长》强化法治对青少年的呵护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亚里士多德与商鞅两人的名言分析法治的两层意思:良法与善治(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三)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课本P46相关链接比较人治思维与法治思维的不同:探索: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法治道路的选择观看视频《法治道路的选择》师生总结法治的意义:(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二、描绘法治蓝图(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观看视频《绘就法治蓝图》并参考课本P48相关链接师生总结:(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高度重视法治建设(2)十五大,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3)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二)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展示课本P49相关链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观看视频《走法治道路》师生总结: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巩固提升:单项选择题:1.据报载,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抱有“权大于法”心态、享受权大于法之“福”的基层官员依然并不鲜见。这警示我们(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然任重道远②法治与人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③法治不仅要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④要科学立法,有了法律制度也就有了法治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_____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中央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C.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D.全面从严治党、公平正义、人民当家作主 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教师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意识到我们生活影响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想去了解法治。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法治道路的进程 让学生体会到民主决策的要求 让学生知道美好的蓝图 让学生思考如何去蓝图的实现 学生思考坚持法治道路的重要性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提升。

课堂小结 巩固,理顺总结。 让学生能结合当前形势,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板书 4.2夯实法治基础法治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法治的地求:良法与善治的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知识点能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2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P44
一、 选择法治道路
P45
法治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呵护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P45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商君书·定分》
P45、46
(一)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①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要求 理 解
良法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主张人(或权)高于法
按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个人意志为最高权威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不同
法律是治国理政基本依据
把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P46
P47
(二)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探索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P44、47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法治的重要性
二、描绘法治蓝图
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P49
全国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P49
(二)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P50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
领导
根本保证
依法
治国
基本方略
本质特征
有机统一
(二)
单项选择题
1.据报载,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抱有“权大于法”心态、享受权大于法之“福”的基层官员依然并不鲜见。这警示我们(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然任重道远
②法治与人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③法治不仅要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④要科学立法,有了法律制度也就有了法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A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________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A.中央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C.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
D.全面从严治党、公平正义、人民当家作主
B
4.2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法治的地求:良法与善治的理解
3.法治的重要性
4.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