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八年级 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 题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宋的建立情况及其疆域。
2.了解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PPT、配套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思考:这是什么朝代?
【新课讲授】
1.了解北宋的建立
阅读书本第一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2.了解北宋的疆域
总结: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出示相关资料
观察图片,思考:全国的政治格局还处于什么状态?
过渡:基于割据的局面,宋太祖向宰相诉说了自己的担忧。
资料: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过渡:宰相认为时局动荡的原因是君弱臣强,如果你是宋太祖,听了宰相的分析你会怎么做?
3.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过渡:宋太祖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吸取了唐朝末年的教训以及自身的经历。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宋太祖要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4.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精读书本第99页的内容,概括北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先自己完成措施,小组讨论该措施带来的影响)
追问: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出示资料:
思考:上述资料反映了哪些信息?
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
总结:冗兵、冗费导致积贫,军队战斗力弱导致积弱,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过渡: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的实质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避免出现唐代末年的局面,他实现了吗?
出示资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
思考: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
追问:这是否说明北宋的措施一事无成呢?
5.评价北宋措施
6.王安石变法
过渡:基于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位宰相进行变法以改变这一局面。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追问: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
根据阅读卡完成填空。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课时特训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22张PPT。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什么朝代?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北宋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建立时间:
建立者:
历史事件:
都城:960年(宋太祖)东京(开封)赵匡胤陈桥兵变
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建立的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全国的政治格局还处于什么状态?辽西夏吐蕃大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原因):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增设机构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官员到地
方管理财政建立禁军,
轮流驻防京师采取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士人受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实质: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一: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收支情况表材料二: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冗兵冗费军队战
斗力弱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增设
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
斗力弱积贫局面积弱局面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评价:3.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1.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2.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积极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致使后来的战争多次失利;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现象。北宋王安石变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唯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人物:
5.措施:
6.影响:
7.失败的原因: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加深。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以史为鉴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中,你得到了哪些对今天的改革有所启示的?1.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2.要注意用人 ……960年陈桥兵兵建立北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利1069年王安石变法小结: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从集中军权开始,其原因不包括( )
A.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需要 B.他本人经历的体会
C.历史经验的借鉴   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D2.在北宋的军事部署中,最能体现其“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目的的是( )
A.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B.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
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与地方D课后习题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B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唐朝相比,其主要的特点是:( )
A.加强对中央的控制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D.加强对人们思想到控制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