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八年级
备课组全体老师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价值。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北宋城市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知道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北宋城市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PPT、配套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图片,中国邮政成立65周年,发行纪念邮票。设问:这套纪念邮票的主题是什么?过渡:对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就通过这幅名画来了解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新课讲授】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简介。2.观看《清明上河图》的视频。设问:你看到了哪些场景?画中时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三个场景。3.出示场景一:市郊村野资料:东京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设问:结合材料,猜测图上的图上的驴队在运送什么?这说明了什么?4.出示图4-68画中的轿顶上缀着很多柳条,关于这柳条的指向众说纷纭。设问:浏览本课的图片,结合资料,说说你的看法。5.出示场景二:汴河船运介绍汴河设问:《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为什么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6.出示虹桥上热闹的景象,了解在汴河上修建单孔桥的原因。7.出示场景三:都市街景设问:仔细观察该图,你能搜索到什么信息?展示唐朝长安都市布局图和北宋东京都市布局图设问:(1)二者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2)这说明了什么?(3)这样的城市布局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补充资料:“(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过渡:《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类生活场景,同学们可以从中观察到哪些呢?出示图片,设问:这说明什么?出示图片设问:当时有哪些交通工具?补充:据史料记载,当时,车、马、轿乃至婚嫁服饰、宴会器具都可租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探究东京商业繁盛的原因【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幅画认识了一座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了一段历史。在看图探史的过程中,我们先看图中的人与物,观察有什么;再分析人与物的状态,分析怎么样;最后探究社会状况,还原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素材,如史料记载、文物、艺术作品等,彼此支撑,相互印证。希望今天这节课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业设计
课时特训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中国邮政2004年发行的《清明上河图》邮票
从《清明上河图》
看北宋都市生活
《清明上河图》作者简介
张择端
  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其早年游学于汴京,后学绘画,宋徽宗(1101—1124)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特别擅长画舟车、街道、城郭、桥梁。张择端的画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非常有特色。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中后期,画长525厘米,高25.2厘米,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上河”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我们了解北宋都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全图分市郊村野、汴河船运、都市街景三个场景。
按照画面叙事进展将全图分为市郊、汴河、街景三个主要部分,全景式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北宋都城的商业、交通和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场景一
市郊村野
场景二
汴河船运
场景三
都市街景
反映了东京燃料匮乏,需要从京西等地运炭的史实。
运炭的驴队
场景一:市郊村野
东京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
场景一:市郊村野
坐轿、骑马、挑担的一行人
“轿顶的柳条”说明了当时是清明时节,这是古代清明节的插柳的习俗。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含义
春天说: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
夏天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多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人群中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
秋天说: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人们在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的石碾也与秋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
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抑或是表示当时政治清明的含义。
轿顶的柳条
流经东京的汴河是连接黄河和淮河的重要河流,汴河即隋朝大运河的通济渠。东京所需粮食、百货、军需物资大多依靠汴河水运而来,因此汴河是东京的母亲河。
场景二:汴河船运
《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为什么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
1.黄河水患频繁,河流泥沙含量大、淤塞严重;
2.黄河河道改道频繁;
3.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容易出现断流,不利于行船。
“虹桥”飞架汴河两岸,
桥下船运繁忙,桥上行人如织,桥头店铺林立。
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孔桥?
由于汴河上往来船只众多,如果建造多孔桥的话,桥墩就会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单孔桥可以尽可能使大型船舶也能通过。
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小商小贩沿街叫卖。
街道两旁,店铺相接,屋宇重叠。
场景三:都市街景
北宋东京都市布局
唐朝长安都市布局
坊市分离,市定时关闭
坊市结合,店铺布全城
宋代的城市与唐代的城市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
西市
东市
①唐代长安的居民区被分为大小不等的
114个“坊”,居民白天通过周围的坊门出入,夜间则关闭坊门。
②长安城里的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和“西市”,由高大的“市墙”将其与周边的生活区分隔开。
③市墙四周设门,由专人掌管锁钥进行管理,交易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
①宋代城市已经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
②在营业时间上也突破了之前那种严格的时间规定,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类生活场景,同学们可以从中观察到哪些呢?
当铺
酒店
说书铺
这说明什么?
宋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服务业蓬勃发展有什么意义?
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不仅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服务业。例如,餐饮业、医药业、旅店业、茶叶销售业、洗浴业,租赁业、字画装饰业。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开放,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的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得到满足。这些场景与我们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服务行业基本相同,这充分说明了当时东京商业的繁荣。
当时有哪些交通工具?
据史料记载,当时,车、马、轿乃至婚嫁服饰、宴会器具都可租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支骆驼队来自何方?驮的可能是什么?
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
东京商业繁盛的原因:
1.经济发展;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