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5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5.1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学习 目标 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 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 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通过课本活动《中国诗词大会》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话题:中华文化教师总结:法治政府政府。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设计问题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讲授新课 一、 中华文化根(一)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通过《运用我的经验》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师生总结: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已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二)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通过相关链接《良渚文化》代表作品就是当时的文化今天从这些标志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年的社会状态,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等情况。师生总结:1.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 2.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三)中华文化特点1.通过观看视频《遗产大会》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保护文物是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2.通过相关链接《绚丽的中华文化》3.图片展示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4.加上上面《遗产大会》《良渚文化》,体现源远流长。总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四)中华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原因展示图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家争鸣》总结: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探究与分享三张图片的革命传统、井冈山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民为重,君为轻。师生总结: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六) 中华文化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相关链接习近平在14年在文艺工人生座谈会上的话师生总结:中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2)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七)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探究与分享《中外文化 交流》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师生总结: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二、美德万年长(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P63《探究与分享》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虽然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思想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师生总结: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二)(二)中华美德的内涵相关链接《朱子家训》引出中华美德的内涵展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三)中华美德代代相传的原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四)中华美德继承和发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A%E8%AF%AD?)·里仁》展示: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货;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三、巩固提升: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了泱泱中华。这说明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亘古不变B.一花独放,天下独尊C.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 2.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是来自贵州省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椟们用30多年的时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了一条10千米的“大渠”,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从中华传统美德角度分析,黄大发感动我们的是( )A.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B.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C.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奋进品质D.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 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教师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意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文明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世界唯一存下的文明古国让学生总结中国特色文化的内涵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及自信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思考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学生了解中华美德的内涵 学生了解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提升。 课堂小结 巩固,理顺总结。 让学生能结合当前形势,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板书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文明与文化的关系3.中华文化特点4.中华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原因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6.中华文化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7.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9.中华美德的内涵10.中华美德代代相传的原因11.中华美德继承和发展 知识点能清晰明了,便于掌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一、 中华文化根P58 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是其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P59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已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P61 1.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 2.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二)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一直都说有5000年文明史、上下5000年,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遗址可以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良渚文化能提供的证据是最充分的。 保护文物是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P60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今天仍有现实价值,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三)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59(四)中华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P61(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P60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信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61(六) 中华文化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61P62 继2003—2005年中法互办文化年、2006年中国举办“意大利年”、2007年中国举办“西班牙年”和西班牙举办“中国艺术节”之后,2009—2010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2010年以来,我国还与德国、加拿大、卡塔尔、埃及、多哥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等举办过文化交流年活动。 2002年起,我国每年举办“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旨在激发各国青年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世界对中国语言与中华文化的理解。“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已经成为国际人文交流领域重要的品牌活动,被誉为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七)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二、美德万年长P63(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自《礼记儒行》(二)中华美德的内涵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三)中华美德代代相传的原因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四)中华美德继承和发展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货;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二) 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了泱泱中华。这说明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亘古不变B.一花独放,天下独尊C.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C 2.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是来自贵州省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椟们用30多年的时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了一条10千米的“大渠”,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从中华传统美德角度分析,黄大发感动我们的是( )A.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B.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C.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奋进品质D.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延续文化血脉.doc 5.1延续文化血脉.ppt 拉萨望果节.mp4 春节.mp4 瑶乡盘王节.mp4 蒙古那达慕大会.mp4 遗产大会.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