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科目九年级第6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学生朗读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饮酒》、《天星桥》学生思考: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进而引发学生对和谐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引出本课课题《共筑生命家园》的相关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举手回答 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
讲授新课 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播放视频《只有一个地球》想一想:视频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 1.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类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观看视频《杀人雾》思考: 1.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是什么?2.这次事件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1)事件是人类发展理念违背自然规律,肆意开发自然和利用自然,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 2)出台法律《清洁空气法》,之后又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律,加大控制空气污染力度。师生总结: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半圆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如果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3.要认识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要转变发展观念,吸取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教训,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三) 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P83相关链接人类达成共识:只有一个地球师生总结: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为目标以造福人类为价值取向怎么做?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一)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二)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探究与分享观看视频《余村》结合文字材料看余村致富的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余村是怎么建设生态文明的?2.再通过P85探究与分享看小清家小河的变化。师生总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走绿色发展道路1.P86相关链接展示绿色发展的六副图片2.P86-87探究与分享《低碳微行动》3.P87相关链接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师生总结:价值取向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2)行为选择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3)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四)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三、巩固提升:单项选择题1. “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梅”是新农村的真实写照。某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农业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该地的这种措施体现了( )①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②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③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说明(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根本解决B.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改善和保护环境C.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D.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表达自己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交流探讨总结观点 教师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意识到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人类的发展问题 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学生思考余村致富道路和小清家小河的变化的原因 学生思考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制度建设。 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提升。

课堂小结 巩固,理顺总结。 让学生能结合当前形势,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板书 1.人与自然的关系2.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3.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4.走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走绿色发展道路,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制度建设6.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知识点能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5张PPT)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
P81
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P82
P81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1.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2.这次事件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P82-83
P82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半圆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如果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要认识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要转变发展观念,吸取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教训,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P83

这次会议中各国政府共同探讨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达成 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及人类也环境是不可侵害的“共同体”的共识。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之后,经过多次会议,先后达成通过了《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重要协定。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P83-84

(三) 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P83-84
(怎么做)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P84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一)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2003年,当地政府提出创全国首个生态县。201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余村考察,肯定了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高明之举”,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余村转变发展理念,封山护林,发展旅游经济,把全村划分成休闲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生态农业区。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事业,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成为有名的“首富村”,但很快尝到了苦头:空气污染,到处是灰;山林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事故不断。
P84
P85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纸厂,厂里的污水违规排放直接进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
P8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6
P85-86
(三)走绿色发展道路
P86-87
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 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P85-86
(三)走绿色发展道路
2014年,环境保护
法的修订,凸显保护
优先原则,建立公共
预警机制,划定生态
保护红线,扩大公益
诉讼主体,明确政府
监管职责,加大对环
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P87
P85-87
(三)走绿色发展道路
P87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二)
单项选择题

1. “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梅”是新农村的真实写照。某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农业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该地的这种措施体现了( )
①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②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B
2.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说明( )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B.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改善和保护环境
C.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D.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