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课件:有关书法的知识课件(32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书法课件:有关书法的知识课件(32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工楷、行书。初学二王,又融汇近代诸家,遂成一格。唐穆宗尝问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其书瘦劲清健,沉着痛快。米芾赞曰:"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 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颜真卿简介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欧阳询简介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
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赵孟頫简介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







始创于秦,盛行于汉,由小篆减省快写而成的一种应急字体,隶书最初的含义是徒隶(管狱讼之事的小官)所用的字体。隶书的形体略成扁方,笔画讲究波磔挑法,笔势舒展,结构匀称。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而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史上极其重要的变革。它使汉字完全脱离了图画的性质,变成纯符号的文字。
一、横平竖直
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
直而不硬。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二、蚕无二设
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雁不双飞
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
关键的一横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左右舒展
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行书的特点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
(2)笔势流动: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
(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
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
“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
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
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书法的入门
毛笔书法入门,是以基本笔画「右侧点」为笔法之基,依照笔画进阶顺序:点→横→竖→撇→捺→勾→挑→折,循序渐进,详实分析用笔、行笔、力道、劲道及用墨等心法。让初学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笔特质,灵活驾驭毛笔,在短时间内熟识永字八法的基本运笔方法,再配合十种基本字体结构的分析,了解字型组合间架要领,触类旁通,逐渐契入书学的无穷妙境。
毛笔执笔法,其实无定法,但要“指实掌虚”,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笔管,掌心空虚,灵活运动笔有长短锋,由个人的习惯选用。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临帖的要点
碑帖的选择:碑帖的选择是练好书法的关键,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才可以逐步练好书法,成为书法大师。
临、摹结合: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钢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要求钢笔的笔迹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仔细读贴: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
背、核、用: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博采众家之长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也可不断修正背临书写习惯和书写风格,重新选择书写内容,书写出来的新作品。
书法的注意事项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不可中途懈怠。
(二)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一般写十公分见方的字为益,不益写太小的字。逐步进笔,不可好高务远,欲速则不达。要打好书法练习的基础。
(三)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初学着可以先选用狼毫或兼毫笔。用后一定要洗净,把笔毛抹干抹直抹尖,保持笔毛不乱,以延长毛笔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