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1)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二战后形势:二战后形势:英 英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它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大量资金。战争结束债台高筑。 法国在二战中沦亡,元气大伤。国际威望急剧下降。法300万部队,30艘航母,480多个军事基地,垄断原子弹军事跃居世界第一控制操纵联合国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世界上最大资本输出国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控制整个东欧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氢弹爆炸成功。苏联克里姆林宫3)苏联国际威望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政治大国。4)二战后,一些欧亚国家相继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战后美苏关系及对外政策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原因发生明显变化(冷战的根本原因)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1)提出: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2)内容:美国能够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援助“自由” 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3)实质: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4)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冷战”开始的标志“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马歇尔计划(1)提出: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也叫“马歇尔计划”。(2)影响:帮助西欧各国和土耳其迅速恢复经济,防止了革命的爆发;美国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从而控制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巩固了美国在西欧的势力,在经济上遏制了苏联。“冷战”政策——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3)实施: 1948年至1952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l32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二者的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区别:杜鲁门主义是在政治上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手段不一,目的一致)“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组织华约组织1.北约:1949年,建立北约组织。(西欧、北美12国,针对苏联)2. 华约:1955年,苏联等8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沙条约》),华约组织。(苏联、东欧8国,抗衡北约)“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3.北约、华约的性质: 军事集团。4.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主要事件①欧洲:德国的分裂(1949) 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分裂的主要标志—— 柏林墙的修筑(1961)②亚洲:朝鲜的分裂(1948)③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全面“冷战”:美苏争霸其他:美苏激烈的军备竞赛、太空竞赛、经贸文化对抗封锁(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5)“冷战”扩大到亚洲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冷战”时期美、苏参加或支持的战争还有: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 “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冷战期间,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抗衡的两极格局。在冷战背景下,没有发生世界范围的战争,但区域性的局部热战此起彼伏,世界长期处于美苏对峙的紧张态势 1.战后美国实行的政策叫什么?2.这一政策目的和实施方式是什么?3.这一政策展开的双方是谁?4.揭开这一政策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标志是?“冷战”政策目的:遏制共产主义方式:除直接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双方: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序幕:铁幕演说。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政策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政治上)马歇尔计划——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北约和华约——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