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课件(21张幻灯片)+4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课件(21张幻灯片)+4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候课欣赏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八上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1.刑法的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4.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P52-56
视频—— 温州少女霸凌案1
徐某等7人的行为触犯了哪部法律? 这部法律分别对受害人小婷和7名罪犯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探究 1
2016年2月18日晚上,19岁的女孩徐某、蹇某,17岁的小琴等6人聚在一起,找到与她们有过节的15岁女孩小婷,强行把小婷带到一个酒店。在房间里,徐某等人轮流对小婷扇耳光、踢肚子,随后又将小婷带到卫生间,用冷水淋湿其身体,并强迫小娟脱光上衣跳舞。徐某等人还拍下视频,并上传至微信群里。小婷被迫下跪道歉。经法医鉴定,小婷面部、左肩部及四肢多处皮肤软组织损伤,构成轻微伤。。
12月13日,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宣判徐某、蹇某等7人分别因强制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最轻的也判了9个月。
徐某等7人的行为触犯了哪部法律? 这部法律分别对小婷和7名罪犯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探究1
1、刑法的作用
要点归纳一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P52
教学目标

探究 2
P53
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很多行为表现上是相同的,只是产生的危害程度不同,后果严重的则视为触犯了刑法,才判定为是犯罪行为。
犯罪有何不同?
P53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要点归纳二
含义:

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P53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P53
探究3
视频—— 温州少女霸凌案2
该7名罪犯受到了什么刑法处罚?犯罪还会承担哪些 刑事责任?
12月13日,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宣判徐某、蹇某等7人分别因强制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最轻的也判了9个月。
该7名罪犯受到了什么刑法处罚?犯罪还会承担哪些 刑事责任?
P54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P54
要点归纳三
含义:

种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讨论互动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他非担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在社会上偷窃财产、参与赌博,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跟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刺致重伤,最终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定陈某因抢劫罪、故意伤人罪处五年有期徒刑,并处罚人民币三万元。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规的行为?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陈某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给我们什么警示?
4、如何加强自我规范?(认识、行为-不为)
要点归纳四
(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P55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P55
(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P56
(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尊纪守法,防患于未然。P56
严重不良行为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多次偷窃


吸食注射毒品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p56
《刑法》第十七条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小组合作
请小组合作,为学校写出预防犯罪的宣传标语,推荐1名发言人朗读宣传,比一比哪组又多又好。
教学目标

课堂回顾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
自我防范

刑法的作用
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谢谢!
“道法”伴你成长!
教学目标

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重大责任性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D项说法明显错误,因题为逆向选择,故答案为D。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预防犯罪的认识。 ③明显与题干不符,需排除,答案为C。
教学目标

达标检测
2.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
①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②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④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