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新知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一课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一、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形势如何?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农民起义中央无力征讨起义军,便放任各地募兵镇压割据军阀北方军阀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 曹操与袁绍两人的割据势力分别在哪里?曹操盘踞在黄河以南,袁绍盘踞在黄河以北一、官渡之战背景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乌巢官渡之战一、官渡之战过程请依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描述官渡之战。P74时间:200年人物:袁绍与曹操地点:官渡起因:袁绍挥兵南下经过:曹操派兵偷袭袁绍囤粮处,火烧全部粮草结果:袁绍大败影响:曹操陆续吞并河北诸洲,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少胜多一、官渡之战原因资料1: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的一个谋士曾提醒他要防备曹军偷袭囤粮处乌巢,他不听;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趁曹军后防空虚,偷袭许,他也不听。于是许攸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奔,高兴得连鞋都没穿就前去迎接。后来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囤粮处的正是许攸。资料2:官渡之战,曹操投入的兵力不足2万,袁绍的兵力约10万。资料3:曹操打败袁绍后,搜到一捆信件,全是他的部下与袁绍暗地勾结的信,有人建议他把这些人杀掉,曹操说:“当袁绍力量强大的时候,我都难以自保,又怎么能责怪这些人呢?”于是他下令把信烧掉,不予追究。分析资料,为什么曹操能够获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许攸 )重视贤才 (如出迎许攸)以诚待人、能宽容人袁绍:自恃兵多粮足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听别人意见(如许攸)指挥失当隆中对依据阅读卡,说说诸葛亮对时局的分析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有图取荆州、益州,控制西南少数民族,结盟江东,内修政治,方可成大业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53岁的曹操仍有什么抱负?他的对手又是何许人也? 想要统一全国 对手是:刘备与孙权请依据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描述官渡之战。P75二、赤壁之战时间:208年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地点:赤壁起因:曹操举兵南征,试图统一全国经过:战争初期进展顺利,曹军兵不血刃占领荆州。寄居荆州的刘备与江东孙权结盟,共同抵抗曹操。采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曹军结果:曹操战败,退回北方影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资料1: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三国志·诸葛亮传》)资料2: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周瑜传》)资料3:曹操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北伐乌桓获大胜之后,骄傲情绪很重……一把火,把他统一中国的迷梦彻底摧毁 。(张作耀《曹操评传》二、赤壁之战原因1.组成孙刘联军,战略得当2.曹操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性,水土不服3.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得当4.曹操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阅读材料,回答曹操战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根本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200年袁绍曹操统一北方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曹操刘备孙权曹操想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 基础 你能从曹操先胜、后败中,感悟到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吗?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启示: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 巩固江南刘备—— 攻占四川夺得汉中 赤壁之战后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请同学们绘制三国鼎立时局图,并标注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魏蜀吴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北方荆州、益州江东魏蜀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丝织业兴旺(蜀锦)造船业发达(到达夷州)生产特色三、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脸,勾本眉、细眼窝及脸纹,代表人物性格奸诈、狡滑。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思考: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方法: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其大节,看其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有何作用和贡献,而不应该抓其一点、不计其余。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他用诗抒发了自已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魏四、三国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德才兼备、光照寰宇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堪称古代完人与宗师。 吴国船只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吴国的立国方针 “务农重谷”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孙吴立国,不闭关,不锁国,面向大海,敞开胸怀,积极开拓与南海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势力的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蜀国也是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或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阅读书本76页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下列年代尺上归纳整理主要事件。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1.西晋统治者昏庸、无能2.周边少数民族入侵五、西晋的建立与兴亡东汉崩溃 军阀割据袁 绍曹 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吴魏蜀西晋国家分裂局部统一全国统一课堂小结灭亡课堂练习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2.魏蜀吴三国覆灭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DC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