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第一幕:暴秦,无道自主学习1:2分钟1、阅读课本52-53页中段2、思考: 为什么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 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谁要承担主要责任?大兴土木这体现了哪个因素?大修宫殿阿房宫图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换算起来,大约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一个前殿,相当于3个二十三中学的面积这体现了哪个因素?“(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这体现了哪个因素?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黥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秦朝法律告示束颈的铁钳铁桎(zhì 脚镣)这体现了哪个因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勾结,谋害太子扶苏夺得帝位,称为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秦二世这体现了哪个因素?(1)统治者穷奢极欲;(2)沉重的劳役,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3)赋税和徭役繁重;(4)统治者的残暴——滥施酷刑;(5)秦二世昏庸残暴;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论从史出秦朝的暴政穷奢极欲劳役赋税繁重严刑峻法秦二世昏庸残暴秦末农民起义社会矛盾激化第一幕:暴秦,无道第二幕:伐无道,诛暴秦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53-54页。1、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线索: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历史意义2、分析:为什么“楚汉之争”中刘邦是胜利者?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大楚兴,陈胜王。伐无道,诛暴秦。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安徽大泽乡陈胜、吴广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起义军被镇压,吴广、陈胜相继被杀害。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朝的残暴统治戍边遇雨误期时间:地点:领导人:原因:结果:影响:失败2、项羽、刘邦起义【影响最大】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项羽刘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成功项羽刘邦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贵族后代。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小官。刘邦称帝后在庆功宴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项羽乌江自刎。第一幕:暴秦,无道第二幕:伐无道,诛暴秦第三幕:思暴秦,兴汉室自主学习3:3分钟1、阅读课本54页2、思考: 西汉的建立 汉初的背景和统治思想 统治者具体的统治措施?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结果?【封邦建国】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 城(西)汉朝公元前202年汉高祖 刘邦长安知识小链接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 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都城在长安)、东汉(25年 — 220年,都城在洛阳)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拉开了新的大一统的序幕汉高祖刘邦还会像秦始皇那样奴役人民吗?如果不会,他又推行了怎么样的政策?(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吸取秦王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2)主要的措施:汉高祖时期:汉文帝时期:汉景帝时期:汉初的统治休养生息更进一步、减轻田租减轻刑罚、重视农耕轻徭薄赋、免除田租减轻徭役、减轻刑罚文景之治解甲归田、免除徭役;召回流民、分发土地;解放奴婢;减轻田租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2)主要的措施: 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 材料一:……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食。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情况?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农业发展,粮食充足,财富积累,人民生活宽裕,出现盛世气象。汉初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实行仁政,特别是出现“文景之治”。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前期后期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西汉的建立失败胜利刘胜项败课堂小结楚汉之争“文景之治”强大的大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而平民出身的汉室帝国存在了400多年。从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经验和启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教学设计操作模板课题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内容解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重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两个大一统中间的承前启后,是新教材的新内容,老教材对这块内容是用一笔带过的方式,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持历史的完整性和序列性。本课的重点在于秦末的农民起义和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教学问题诊断(含学情分析,并指出教学难点)本课的内容比较庞杂,需要学生能建立比较好的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学习历史,强调的是论从史出,所以,如何阅读大量的历史史实,并从中提炼出主要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校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95%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95%了解西汉的建立的时间、人物、地点。3、70%理解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过程与方法目标70%能够通过通过分析材料,理解秦朝的暴政带来的影响。50%能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及其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70%通过本课的两次对比(秦朝暴政与汉初休养生息、楚汉对比),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条件分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展示】秦始皇的图片师:这是谁?(秦始皇)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为大秦帝国的繁荣所做的政策。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师: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但是,大秦帝国是否如他所愿的传承了千世万世呢?(不是)师: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仅仅存在了14年。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寻找其中的原因。【新课教学】【展示】秦朝的大型工程师:这些都是秦朝建立的主要工程,同学们对着些工程的感想如何?师:这些工程的背后埋藏着怎样的危机呢?师:从大修宫殿和陵墓看:(1)统治者穷奢极欲。(2)沉重的劳役,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展示】:秦朝的徭役和赋税状况师: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赋税和徭役繁重)【展示】秦朝法律师:这些法律有什么特点?(特别苛刻和残酷)结论:统治者的残暴——滥施酷刑【展示】指鹿为马的故事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秦二世是一个怎样的君主?(昏庸残暴)师: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到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地图师:请同学结合地图和书本,找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和影响。请学生起来回答。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也为其他人民反抗秦王朝的统治树立了榜样。师:在他的带动下,各地都掀起了反秦的浪潮,其中以刘邦和项羽的声势最大。最终在两者的配合下,秦王朝于公元前207年被推翻。师: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师:楚汉相争的人物是谁?(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师:战争之初,项羽兵强马壮,刘邦相对弱小,战争的结果却是汉胜楚败,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从家庭出身、个人性格、军政谋略等方面来比较一下刘邦与项羽哪位更有帝王之相?家庭出身: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贵族后代。刘邦: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小官。师:从出身看,项羽略胜一筹。进入咸阳的表现刘邦捷足先登,迫秦王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不杀秦王。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后进入咸阳。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 自封西楚霸王,大搞分封制师:从进入咸阳的表现看,刘邦更得民心。鸿门宴上的表现:亡秦后,项羽拥军四十余万,刘邦则不足十万。项羽有心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在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刘邦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师:从鸿门宴看两个人的个性怎么样?刘邦:有雄才大略,豁达大度,沉着冷静,善于应变 。 项羽:缺政治远见,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高傲自大。 【展示】刘邦的总结师: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刘邦是一个知人善用,而且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而反观项羽则盲目自信,刚愎自用。师:所以,楚汉相争的结果我们就不难想象了。师:刘邦取胜后,建立了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师:请同学从书本找出西汉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师:汉高祖刘邦还会像秦始皇那样奴役人民吗?如果不会,他又推行了怎么样的政策?师: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吸取秦王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师:请同学阅读书本P54,自主探究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主要措施。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总结秦亡经验,减轻赋税和徭役,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规定田租十五税一。 汉文帝:汉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 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汉景帝:汉景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减轻赋税和徭役,田租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师:这些政策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师: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法纪,社会比较安定。师:所以,在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师: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师: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展示】材料材料一:……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食。 ——《史记·平准书》 师: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情况?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材料二反映了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农业发展,粮食充足,财富积累,人民生活宽裕,出现盛世气象。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师:汉初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实行仁政,特别是出现“文景之治”。【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秦朝的暴政引发了秦末的农民起义,最终刘邦推翻秦朝,建立了西汉,并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西汉开始走向强盛,出现了文景之治。师:从楚汉相争中楚败汉胜和秦朝的短暂、西汉的强盛的对比中,我们同学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目标检测设计课时特训P25-26:1-6教学反思备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课件.ppt 3.2秦末农民起义和汉初的建立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