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中学地理教育担负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的重任,再加上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地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下面就本人在地理教学中尝试“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与同行商讨。一、文图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综合归纳能力的提高,又是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内容和插图内涵,配合设计板图,紧密联系实际,诱导学生总结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认识个体素质对全民族素质的影响。例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了有关人口、粮食和环境的关系图,并仔细分析了人口的增长到影响环境的全过程,联系实际,结合训练总结归纳出下面结论: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纷纷独立,独立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加快,造成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整个民族文化素质水平低下,所以,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不是采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而是用很原始的方法,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广种薄收。导致地面缺乏植物保护,表层肥沃土壤被狂风吹走,最后导致土地逐渐沙漠化。要遏制这种现象的继续,其首要任务即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使学生理解到个人素质及全民族素质的高低,将是影响个人乃至全民族兴衰的关键。二、课内与课外结合,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单靠课堂中进行是不行的。由于地理学科有其固有的特点,即其研究对象的地理环境空间存在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需要通过观察、参观、观测等课外教学手段来实施。在观察、参观、观测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其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等的能力。例如:在《世界气候》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收听天气预报广播,参观气象站,然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设地理园地,进行气象数据的观测、记录、整理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情况,在校广播和宣传栏内开设“天气预报”栏目。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很有感触地说:“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们也会看天气,作天气预报了。”三、动脑与动手结合,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手脑并用,可以加快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给他们提供较多的手脑并用的机会。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给他们以锻炼和训练的机会,例如:有制作幻灯片比赛、拼图比赛、地理知识竞赛等。通过一系列制作和知识竞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起来,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同学们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受到电视动画片的启发,提出能否用电脑制作动画的设想。当时,我很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开端,是十分可喜的,于是我一方面在思想上积极鼓励他们,另一方面马上与学校电教组联系,共同设计了《中国矿产的分布》的教案,使他们不仅在动手能力方面,而且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只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坚定不移地朝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方向发展,就可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为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栋梁之材,地理教学中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唯一正确的方向。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提高课堂素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共同努力拚搏奋进!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