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课题 5.2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学习 目标 1.能结合具体案例归纳犯罪行为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阐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知道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3.认清犯罪的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远离违法犯罪。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毒品犯罪案公开审判两毒贩执行死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1)毒贩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此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如何? (3)毒贩的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引导学生回答:毒贩的行为违反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受到死刑刑罚 观看视频并思考 视频导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更具体的了解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刑法的含义和作用探究与分享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53探究与分享,通过对比思考什么是犯罪?教师引导总结:犯罪的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处罚性,刑事违法性。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教师提问:“刑法”与“刑罚”相同吗? 课件展示刑罚的种类 请学生就刚刚视频内容,说一说犯罪具有哪些危害,请同学从他人、个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 观看视频《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大连10岁女孩遇害,行凶者未满14周岁》 课件展示案件材料,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材料并思考,说一说‘我现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了,我年龄小也不受处罚。’这样的观点是对的吗?我们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法律对我们的特殊保护探究与分享阅读课本P55探究与分享思考以下问题: (1)请对陈某的行为进行分类(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并说明理由 (2)陈某的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总结: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 ,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课件展示举例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教师总结整理: ★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小组讨论: 说说我们校园内或自己周边存在哪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应该受到哪些处理? 观看课件并思考 观看视频并思考 对刑罚和刑法进行详尽的解释,更利于学生理解 与实事相结合 课堂小结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希望大家都应该牢牢握住加强自我防范这把钥匙,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的大门,并把违法犯罪挡在门外! 板书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含义与作用 犯罪的含义 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与种类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5.2 预防犯罪环节一.法治进行时 观看视频并思考:(1)毒贩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此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如何?(3)毒贩的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新知导入1、 什么是刑法? 含义: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是一部法律)*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新知讲解★3、犯罪的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2、犯罪的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53探究与分享,通过对比思考什么是犯罪?(触犯刑法)(受刑罚处罚)(严重社会危害)“刑法”与“刑罚”相同吗?刑法,刑法是一部法律,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刑罚的含义: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4、刑罚的种类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对他人的危害: 伤害了他人的生命;对自己的危害: 受法律制裁、葬送自身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 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致命的精神打击,给双方亲人带来无法弥补伤痛; 对社会的危害: 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犯罪带来了哪些危害?……:……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观看视频材料并思考,说一说‘我现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了,我年龄小也不受处罚。’这样的观点是对的吗?我们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法律对我们的特殊保护2019年10月27日,大连警方相关负责人就10岁女童被害一案回应记者,目前对蔡某某采取的收容教养是法律框架内最严厉的措施。收容所收容三年管教。根据法律,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大连并无对收容教养措施的审批权限,须报省公安机关审批并于其指定的场所执行。报审期间,办案人员做了大量的取证工作,认定蔡某某的父母没有管教能力,蔡某某符合收容教养的条件。10月24日,警方立即对蔡某某实施了收容教养,期限为三年。此前,有媒体称其被关押在辽宁省少管所——辽宁省唯一关押改造未成年服刑人员的单位。上述警方负责人否认了这一说法,并称蔡某某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属于服刑人员。(1)①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属于不良行为。偷窃财物是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②因为偷东西,打骂同学是受到的是学校纪律处分。偷窃财物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对社会的危害较小,应受到行政制裁;而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对社会的危害较大,应受到刑罚处罚(2)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不良行为 如果不加以矫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 我们要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身边点滴做起,杜绝不良行为的侵蚀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遵纪守法的公民。阅读课本P55探究与分享思考以下问题:(1)请对陈某的行为进行分类(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并说明理由(2)陈某的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23456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123456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说说我们校园内或自己周边存在哪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应该受到哪些处理?拓展提高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希望大家都应该牢牢握住加强自我防范这把钥匙,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的大门,并把违法犯罪挡在门外! 预防犯罪2、犯罪的含义,三个基本特征2、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1、刑法含义、作用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3、刑罚的含义与种类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4、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板书设计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课堂练习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①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②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④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其重要原因是( )A、法律对青少年的要求过于苛刻B、法律对青少年没有约束力C、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D、青少年违反了法律不用受制裁刑法修正案(九)将小车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品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来看,这些行为都具有(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危害性 C、刑事当罚性 D、法律强制性自2016年4月1日起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C、“酒驾”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作业布置完成顶尖相应练习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重大责任性2.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①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②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④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其重要原因是( )A、法律对青少年的要求过于苛刻B、法律对青少年没有约束力C、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D、青少年违反了法律不用受制裁4、刑法修正案(九)将小车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品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来看,这些行为都具有(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危害性 C、刑事当罚性 D、法律强制性 5、自2016年4月1日起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 )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C、“酒驾”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二、简答题6、材料一:林森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在 中山医院见习期间,牵涉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投毒死亡案。 2014 年 2 月 18 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2015 年 12 月 9 日,最高法已下发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 定书。11 日,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终年 29 岁。材料二 2016 年 8 月 19 日,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录取新生徐玉玉因被电信诈骗后突发疾病死亡。案件发生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 即组织山东、福建等地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经查明,此案为犯罪嫌疑 人陈文辉、郑金锋等六人所为。8 月 28 日,六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到 案,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惩罚。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林森浩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2)他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选择题DCCBC简答题林森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已经构成犯罪我们应当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 5.2预防犯罪练习.doc 5.2预防犯罪课件.ppt 毒品犯罪案件公开宣判两毒贩被执行死刑06-24-流畅360P.qsv.flv.mp4 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大连10岁女孩遇害行凶者未满14周岁免于刑责被收容教养-流畅360P.qsv.flv.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