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7张PPT。新知导入“旧时王谢庭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框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灭亡以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一、东晋南朝政局一、东晋南朝政局1.东晋的兴亡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鼎力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东晋初年流传的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317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健康(江苏南京),史称东晋。(1)建立(2)灭亡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一、东晋南朝政局2.淝水之战背景1.内迁各族和中原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2.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国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势力强大起来,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南方317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健康(江苏南京),史称东晋。政局相对安定。一、东晋南朝政局2.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前秦败东晋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 影 响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相对安定的环境。概况+影响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东晋8万多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一、东晋南朝政局2.淝水之战原因一、东晋南朝政局3.南朝政权的更替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东晋结束。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二、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阅读书本,找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二、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二、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资料1:公元前1世纪《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广人稀”,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放火烧荒,耕种水田,百姓“无积聚而多贫”。资料2:成书于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这一地区“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 《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材料3及其书本知识,说说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从自然条件、人口、技术条件、社会状况等方面考虑。)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水充足,气候较热,土地肥沃……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在魏晋时期迅速恶化,而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地区民众与移民的辛勤劳动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也促进了这一进程;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影响 江南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北南北南北南西汉魏晋南北朝宋代魏西晋蜀 十六国 北 朝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前秦东 晋 吴(表现、原因、影响)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在4世纪中后期建立了政权,并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2.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 B.江南地区开发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CA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