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推进 课件(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的推进 课件(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改革开放的推进
农村改革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B.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作用(意义):
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实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采用,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 开始,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
首先掀起改革浪潮的地方
主要做法:
(地位)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材料:2012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改革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请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加以说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小岗村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措施:①1952年土地改革;
②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78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同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根本目的: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第一步:在沿海地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位于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1980年 。
首先推行开放的地区:沿海地区
(地理位置特点)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汕头
(最早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深圳
珠海
厦门
既是新中国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又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目的、意义):
通过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第二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海南
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浦东
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
上海浦东开发区
D.现在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是在哪次会议以后?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
A.会议内容:





B.会议意义:
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