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百家争鸣01春秋战国之变革03各派思想之交锋02先贤哲人之心路04诸子学说之影响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争论和批判又彼此吸收合理成分、彼此融合的现象。“时君世主,好恶殊方,…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艺文志》(译文:当时国君,喜好厌恶的不同,…所以学术纷纷兴起。各自引用他们的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01——春秋战国之变革以上分别是哪两个历史时期的地图?何以区分?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格局?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频繁。各国招揽人才,学术氛围宽松。01——春秋战国之变革思想上的变革: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社会生产力提高为思想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新兴阶级崛起,社会结构变化,各阶层思想家发表见解。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形成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私学博兴”取代“学在官府”,形成“学术下移”局面。02——先贤哲人之心路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生平简历——追求礼乐的一生02——先贤哲人之心路时 期 主 要 活 动出生 鲁国没落贵族,少年时代 刻苦自学礼乐,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青年时代 收徒授课,创办私学中年时代 (1)鲁国从政,名声大振内:出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治理鲁国 外:参加夹谷之会为鲁国赢得外交胜利(2)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决意离开鲁国晚年时代 周游列国:其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再次返回鲁国专心教育、整理古典文献(儒家六经)02——先贤哲人之心路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记录,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著作。02——先贤哲人之心路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乡党篇》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篇》以上两则故事分别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人二“爱人”,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强调人与人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内在修养外在规范02——先贤哲人之心路实行“德治”,民本思想。读阅读卡“苛政猛于虎”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篇》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02——先贤哲人之心路阅读材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及时复习巩固孔子的教育成就兴办私学,讲学40多年,有弟子三千。今日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相传一 代 宗 师孔子 曾长 途 跋 涉 、 虚 心 求 教 于 博 学 多 才 的 老 子,这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诚 恳 和 严 谨 的 治 学 态 度 , 让 后 世 学 者 感 叹 羡 慕 不 已 , 这 一 事 实 成 了 我 国 文 化 史 上 一 个 动 人 的 故 事 。孔子问道于老子02——先贤哲人之心路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02——先贤哲人之心路阅读下列材料,反映了老子怎样的思想?“道”是世界的本源,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并且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03——各派思想之交锋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著作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03——各派思想之交锋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著作儒家 孔子 春秋 政治思想:“仁”“礼”“德”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弟子记录《论语》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道家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德经》庄子 战国 重视人的天性,顺其自然 《庄子》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墨子》法家 韩非子 战国 “法治”,“法与时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韩非子》兵家 孙子 春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孙膑 战国 “事备而后动” 《孙膑兵法》03——各派思想之交锋招贤令吾国疲弱,内忧外患,诸侯卑吾,丑莫大焉。若有能出奇计强吾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设计】 这是公元前361年某诸侯国君发出的招贤令,儒墨道法兵五大家都有各自代表前往拜谒国君,请试着设计一张名帖(有姓名、主要观点等,要求简洁美观,一目了然)。03——各派思想之交锋招贤令吾国疲弱,内忧外患,诸侯卑吾,丑莫大焉。若有能出奇计强吾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论战】 在诸侯国君殿前阐释自己的主张,批驳他人观点的谬误,注意有理有据。04——诸子学说之影响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2)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3)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习近平04——诸子学说之影响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绿色环保,注重环境。……社会国家学校个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以道戒奢,推墨实干 …… 崇德明礼,爱满行知。知行合一,学做真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尊重他人,求同存异。宽容谦逊,助人为乐。……1.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 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 按学校规定, 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答案】 C【解析】甲项穿衣要顺其自然属于道家思想; 乙项穿衣要符合礼仪属于儒家思想; 丙项穿衣要节俭朴素属于墨家思想; 丁项穿衣要遵守规章制度属于法家思想。 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答案】 C 【解析】 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 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 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 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