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7.1促进民族团结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民族分布呈现什么样的特点?3、各族人民形成了什么样的情谊?活动一: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1、民族国情(现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民族情谊: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套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一)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活动二:56支花体现民族进步的歌曲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的故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取得的成绩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3、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爱我中华》《天路》等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等孔繁森在西藏的事迹等青藏铁路等(二)了解民族关系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要点归纳至今,广西还流传着一段周恩来总理关心壮族“一字之改”的佳话。壮族旧为“僮族”,“僮”其中一种字义指封建时代被使役的未成年“书僮”。一九六五年,周恩来提议并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作“壮”。一字之易,意蕴全新,表达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希望壮族成为强壮、健壮民族的殷切期望。周总理关心壮族“一字之易”的佳话体现了怎样的原则?你如何理解这个原则?活动三:56个兄弟姐妹1、民族平等(表现)(三)如何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各民族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玉树地震发生后,有哪些兄弟民族率先参与救援?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救援行动?结合P93探究与分享思考以下问题活动四:是一家2、民族团结(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P92②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P92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P96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对口援疆体现了什么基本原则?活动五:援疆情3、各民族共同繁荣(理解)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7.1.2家和万事兴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活动一:看图识问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结合材料讨论:他们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国家政策+自身实际+科技创新+人民的劳动+………=致富之路!依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和种植业,建立各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多种销售模式,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活动二:探究与分享1、经济社会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2.(1)我国是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的措施)20世纪80年代,西藏人才紧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国家作出在内地开办西藏班(校)的决策。1985年9月,以藏族为主体的首批西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学习,开启了西藏教育新模式。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20个省市的18所初中、14所高中开办西藏班,有55所示范性高中招收西藏插班学生,共有在校生近两万人,累计完成招生11万余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才3.6万余名。内地西藏班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生中的很多人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内地西藏班的开办,对加速西藏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在内地开设西藏班,意义何在?活动二:探究与分享2.(1)我国是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的措施)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3.文化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文化交流。活动三:探究与分享BBZY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一)了解民族状况(国情、分布、情谊)(二)了解原则、制度及关系家和万事兴课堂小结 (一)、为什么要促进共同繁荣?(三)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理解民族平等2、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3、理解民族共同繁荣(二)怎样促进共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经济社会民生文化课堂练习1.下列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是()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C.互相依存、手足相亲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下列对我国民族国情理解不正确的是()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C.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D.各民族间在法律上和社会生活中地位一律平等DB3.近三年来,丽水共完成援疆建设项目31个,投入资金2.33亿元,带动当地投资9.96亿元。这有利于()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③推动并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人民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课堂练习4.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米热古丽讲到:“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无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必定要前去帮忙。”米热古丽的话使同学们体会到()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各民族亲如一家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④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别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D5.某中学学生准备一期墙报,主题是“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下列资料不符合主题的是()A.制定和实施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 B尊重在外地居住、求学、经商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C.有多位市民荣登中国文明网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D.本校同学与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7.1促进民族团结单元四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能力目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旺仔牛奶一张五十六个民族版的新包装图火了!网友们纷纷赶来,看自己的民族在几排几个?你看见自己的民族在哪儿了吗?你还能说出来哪些民族?看图片,找民族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讲授新课活动一:56个民族视频《56个民族》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2、民族分布呈现什么样的特点?3、各族人民形成了什么样的情谊?活动二:56支花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3、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活动三:56个兄弟姐妹至今,广西还流传着一段周恩来总理关心壮族“一字之改”的佳话。壮族旧为“僮族”,“僮”其中一种字义指封建时代被使役的未成年“书僮”。一九六五年,周恩来提议并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作“壮”。一字之易,意蕴全新,表达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希望壮族成为强壮、健壮民族的殷切期望。周总理关心壮族“一字之易”的佳话体现了怎样的原则?你如何理解这个原则?民族平等(表现)(1)各民族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活动四:是一家结合P93探究与分享思考以下问题玉树地震发生后,有哪些兄弟民族率先参与救援?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救援行动?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P92②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P92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P96活动五:援疆情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对口援疆体现了什么基本原则?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7.1.2家和万事兴活动一:看图识问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活动二:探究与分享结合材料讨论:他们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1、经济社会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20世纪80年代,西藏人才紧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国家作出在内地开办西藏班(校)的决策。1985年9月,以藏族为主体的首批西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学习,开启了西藏教育新模式。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20个省市的18所初中、14所高中开办西藏班,有55所示范性高中招收西藏插班学生,共有在校生近两万人,累计完成招生11万余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才3.6万余名。内地西藏班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生中的很多人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力量。内地西藏班的开办,对加速西藏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在内地开设西藏班,意义何在?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3.文化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文化交流。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知道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6个民族.mp4 7.1促进民族团结.pptx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doc 两会56个民族的代表齐聚北京.mp4 北京援建者洒汗水,让玉树更美丽.mp4 民族文化_.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