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乡物产养育 第2课时 课件(30张PPT)+配套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家乡物产养育 第2课时 课件(30张PPT)+配套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2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教学重 难点 1、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了解一些家乡的风景名胜。 3、课件演示: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一、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唱出了家乡怎么好呢?( 学生汇报。) 师小结:歌曲中的家乡景色秀美,物产丰富。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物产,你知道吗? 二、家乡物产惹人爱    1.出示童谣。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出示问题: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呢? 学生:水乡    2.出示教材第56页上方水乡风光图。    师:在那里,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里的山水养育了几代人。你们从图上可以看到什么呢?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纷纷回答。    生1:我看到人们在船上摘莲子。    生2:我看到人们特别高兴,肯定是捕捉到很多鱼。    生3:我看到那里水那么多,感觉水里肯定有很多的虾、螃蟹呢!    生4:我感觉他们肯定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    3.出示教材第57页下方三幅图。    (1)洛宁县淡竹栽培历史悠久,素有“竹乡”之称。洛宁竹编在全国享有盛名,采用完全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为一体,精巧雅致,清新自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都市家庭、高级宾馆、礼堂饭店以及馈赠亲友的高档工艺品。    (2)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3)竹筒饭是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等众多民族经常做的一种风味饭食,有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傣族喜欢吃香竹糯米饭,其他民族喜欢吃普通竹筒饭。    出示问题: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    4.出示“千人糕”童谣。    一块干人糕,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 谁又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 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 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 给我一口香。    出示问题:为什么叫“千人糕”呢?学生讨论。    生1:因为它凝结了很多人的劳动成果。    生2:因为我们想让人们爱惜粮食。    生3: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师:一块千人糕,原来是这么多人的劳动成果啊!你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什么?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吗?学生分组介绍。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教研组或教导处检查: 年 月 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1张PPT)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14.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二课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一起欣赏。(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唱出了家乡怎么好呢?
歌曲中的家乡景色秀美,物产丰富。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物产,你知道吗?
谈话导入

家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水乡
新课教学








在那里,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里的山水养育了几代人。你们从图上可以看到什么呢?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1.我看到人们在船上摘莲子。   
2.我看到人们特别高兴,肯定是捕捉到很多鱼。   
3.我看到那里水那么多,感觉水里肯定有很多的虾、螃蟹呢!   
4.我感觉他们肯定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
 


洛宁县淡竹栽培历史悠久,素有“竹乡”之称。洛宁竹编在全国享有盛名,采用完全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为一体,精巧雅致,清新自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都市家庭、高级宾馆、礼堂饭店以及馈赠亲友的高档工艺品。    


(2)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3)竹筒饭是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等众多民族经常做的一种风味饭食,有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傣族喜欢吃香竹糯米饭,其他民族喜欢吃普通竹筒饭。


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  








“千人糕”童谣   
一块干人糕,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 谁又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 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 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 给我一口香。  


为什么叫“千人糕”呢?学生讨论。   
1.因为它凝结了很多人的劳动成果。   
2.因为我们想让人们爱惜粮食。   
3.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一块千人糕,原来是这么多人的劳动成果啊!你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什么?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吗?学生分组介绍。





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 _
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_
拓展学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