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4张PPT。新知导入你知道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是那位科学家的贡献?璀璨的科技与艺术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南朝祖冲之1.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达到极高的准确度,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最突出贡献)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2.数学著作《缀术》《缀术》在唐朝被用作学校课本,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祖冲之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用小刀均匀地在铅笔的每一个棱上削掉一块儿,使它变成12边形,用这个办法再削……我们观察到随着铅笔边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现象? 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割圆术一、科学技术的发展祖冲之3.天文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指相差50秒。4.机械制造利用水利加工谷物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磨面月球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以祖冲之命名的小行星 祖冲之小时候背《论语》两个月竟然只背了十多行,气得父亲直打骂。但父亲也发现当小冲之和他一起在书房推测星象时,思维十分活跃,还翻遍家里所有天文历书。当时研究天文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问:“ 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又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大声回答道:“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楚天地的奥密。” 为了求圆周率,他学习并创新前人的 “割圆术”,运用的是古老又繁琐的算筹(那时还没有算盘)。推算圆的内接正3072边形时,圆周率的值才3.1416,一直算到正24576边形面积时,才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值,而这是从把正六边形的边长计算到小数后28672位开始做起的。1、兴趣爱好; 2、刻苦钻研,坚韧不拔;3、有恒心,有毅力; 4、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5、淡泊名利,追求真理;6、吸收前人成果······请分析祖冲之能获得如此多成就的原因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贾思勰北朝贾思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1.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2.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3.《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方式。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贾思勰主张济世救民,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业。曾经做过高阳郡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许多地方。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 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他不但吸收书本中的精华,同时还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积极向群众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获得了大量确切的第一手资料。他非常重视吸收前人的经验。在《齐民要术》中, 他引用的古书有一百五六十种。历经从534—544年约10年的努力完成《齐民要术》。请分析祖冲之能获得如此多成就的原因1、以民为本;2、注重实践;3、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和前人成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1)在秦汉科技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2)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3)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挖掘(4)科学家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精神(5)统治者的重视二、艺术的发展书法 东晋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行、草。世人称其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兰亭集序》摹本《兰亭序》 (部分)《兰亭序》摹本(局部)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艺术的发展绘画《女史箴图》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可以算作一篇文章的几段插图。《女史箴》一文是西晋张华所作,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女子们如何为人,如何自保的一些人生经验和道德箴条。顾恺之《女史箴图》画卷,展示了真实的宫廷生活。画中人物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节奏匀和(古人称之为“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云”),设色“傅染如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形象端庄秀丽,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可以了解这些女子的身份和丰采。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取材于民间流传的洛神与陈留王曹植之间的爱情故事。 洛神的一双眼睛,含情脉脉,似来又去,有无限的思慕愁怨之情。而岸边的曹植,则不失为一位贵族诗人,他雍容华贵,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依恋和怅惘。注重绘画人物的眼睛二、艺术的发展石窟造像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量修建寺庙,僧尼人数大增,由于统治者的支持,佛寺遍布各地。北魏时,寺院有3万所,僧尼200万,在南方,仅健康城就有寺院500多所,僧尼10余万。大量佛经被翻译过来,外域僧人大量来到中原,仅洛阳的西域僧人就打3000余人请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并分析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兴盛。原因:1.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现实的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 2.统治者大力扶持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佛像高鼻深目,神奇凝重,表现出西域人的特征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龙门石窟佛像肃穆慈祥,衣纹飘动流畅,更多体现了中原文化的风采比较项目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山西大同河南洛阳完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完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风格,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位置特点开凿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的艺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特点石窟艺术的意义综合雕塑和绘画艺术的石窟造像,集中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的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和聪明的才智。●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是个战争不断、政权更替频繁的时代,文人学者在政治斗争的祭坛上成为祭品,于是,他们在深深的忧愁恐惧中远离时政,放浪形骸,论佛说玄,诗酒自娱。于是,一种潇洒飘逸、超然旷达的“魏晋风度”在战乱中翩然而至。材料二:长期战乱三国时起,中外僧人交流频繁。佛教文化艺术不断东渐,并很快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开辟了该时期文学艺术的新园地。乱使佛教很快地弥漫于整个社会,到南北朝时趋于极盛。1.动荡的社会促使一批特立独行的士人觉醒,他们冲破思想羁绊,在创作中任情宣泄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和审美追求,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2.佛教的传播、民族的融合,使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提示:关键词,抓住史料重点。3.南方经济的开发,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课堂小结王羲之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兰 亭 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东 晋北朝顾恺之 东 晋王羲之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约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2.关于祖冲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是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B.他设计制造了“千里船”和“水碓磨”C.月球上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D.他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C A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