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中国地理结业考试复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二中国地理结业考试复习题

资源简介

初二地理结业考试复习题
第5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南方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以东,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南。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3.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它也是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地方,由此可见划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主要依据是气温和降水。
4.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青藏地区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
5.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形等方面。
6.位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7.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而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
8.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方地区,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农作物的主要产区。
9.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干旱是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10.高寒是青藏地区的突出特征,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等分布着河谷农业。
11.在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
12.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第6章 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2.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时,称蓟,以后金、元、明、清(朝代)先后在此建都。北京古城呈“凸”字型,形成于明、清两代。
3.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猿人洞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地处祖国大陆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等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等组成。
5.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门的经济支柱是博彩旅游业。
6.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自源丰富,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7.台湾省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8.台湾最高山是玉山,台湾最大湖泊是日月潭,台湾最长河流是浊水溪。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9.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0.新疆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分布着绿洲,主要水源是山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盆地地表大部分是荒漠。
11.新疆特色农产品有棉花、甜菜和瓜果。
12.新疆的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等地区。
13.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市。
第7章 认识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2.1980年,我国建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3.港澳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
4.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境内,有一个弛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它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越南接壤。
5.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分布着原始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丰富,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6.西双版纳居住着13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傣族为主。
9.北回归线在我国由东向西依次经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10.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第8章 认识跨省区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泥沙流入黄河,使它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读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沟谷增多,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形成著名的“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4.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水旱灾、泥石流等。
5.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加强生态建设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6.长江沿江地带是指西起攀枝花市,东到上海市,东西延绵3000多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7.长江沿江地带东部为狭长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西部以四川盆地为主。
8.长江沿江地带的四大河港,它们由下游到上游依次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9.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第9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
目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
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化。我国要积极融入这一过程,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
第1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在地球仪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环绕地球一周地圆圈叫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
3.地轴穿过地心,地轴北端与地表相交的点叫北极,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相反的点为南极。
4.地球仪上地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零度纬线又叫赤道。
5.南北两极的纬度分别为90 N和90 S,东西各180度。(E——东经,W——西经)
6.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人们可以用它确定地面任何一点地位置。
7.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天,其意义是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同时,地球也进行公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1年,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8.当太阳直射在23.5 N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9.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它们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10.比列尺、方向和图列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图列被称为地图的语言;比列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1.在地图上判别方向有三种方法:一是经纬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二是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13.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列尺越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图的内容越详。
第2章 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附近是海洋(北冰洋),南极附近是陆地(南极洲)。
3.全球共分7大洲,从大到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其中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
4.全球共分为4大洋,从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非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由6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接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7.著名的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抱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是橡胶、油棕、椰子、焦麻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位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他们的祖籍大多在我国的广东和福建两省。
美国
美国主体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北邻加拿大,西南邻墨西哥,东南临墨西哥湾。领土包括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两个海外州。
美国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的山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中央大平原。著名河流是密西西比河。北部有著名的淡水湖泊群——五大湖,其中苏比尼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破。
美国的年降水量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递减。
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美国的首都在华盛顿。
第1章 从世界看中国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为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3.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 N);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上(135 E);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 E)。
4.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是内海。
5.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西岸濒临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陆地界线长20000多千米,陆地邻国14个,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7.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8.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一线为界。
9.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人口共占8%。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
10.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