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欢迎大家光临指导我们的课堂!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西 晋十六国北 朝南 朝隋唐魏西 汉东 汉蜀吴 (一)天下大乱,命世之才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继位年龄表皇帝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恒帝 灵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在公元184年,全国大旱。颗粒不收却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但东汉中央朝廷却无力征讨起义军,便只好放任各地募兵镇压┅┅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跨有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拥兵10多万,兵势最盛。曹操:宦官曹腾的干孙子,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拥兵2万。 (二)豺狼野心,专为枭雄皇帝 探究:曹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呢?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任务单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分析。自主探究: 皇帝材料一:公元196年,汉献帝从长安的董卓残部处逃回洛阳,曹操到洛阳朝见献帝,因洛阳残败不堪,迎献帝到许(河南许昌)。材料二:“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石)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片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三:曹操曾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达过《求贤令》。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魏·曹操《求贤令》(21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提升威望实行屯田制,促进经济发展重视贤才,善于用人 皇帝官渡之战自主阅读教材P74内容,完成表格时间:地点:双方:结果:影响:袁 绍曹 操乌巢火烧粮草200年官渡袁绍 曹操曹操击败袁绍曹操统一了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以少胜多 皇帝探究: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请同学们根据阅读任务单上的材料,并结合当时形势,小组合作分析。官渡之战自主探究:皇帝资料1: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的一个谋士曾提醒他要防备曹军偷袭屯粮处乌巢,他不听;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趁曹军后防空虚,偷袭许,他也不听。于是许攸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奔,高兴得连鞋都没穿就前去迎接。后来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的正是许攸。资料2:曹操打败袁绍后,搜到一捆信件,全是他的部下,与袁绍勾结的信,有人建议他把这些人杀掉,曹操说:“当袁绍力量强大的时候,我都难以自保,又怎么能责怪这些人呢?于是他下令把信烧掉,不予追究。资料3: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往徐州攻刘备,谋士田丰建议袁绍偷袭许昌,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建议袁绍用持久战和曹操打,却被下狱囚禁。能宽容人重视贤才刚愎自用 皇帝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制,经济发展重视贤才(出迎如攸) 以诚待人,能宽容人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袁绍失于谋略,指挥失当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听他人的建议自恃兵多粮足归纳 (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皇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有何“壮心”?他将遇到的对手是谁?《龟虽寿》节选公元208年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图 皇帝赤壁之战 皇帝看完视频,完成表格。时间:地点:双方:结果:影响:208年赤壁曹操 孙刘联军曹操失败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 皇帝探究: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并结合材料,小组合作分析。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我以不足2万的兵力,战胜了拥兵10万的袁绍;而赤壁之战我20万大军却输给只有5万兵力的孙刘联军,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胜一败,着实是把我弄糊涂啦?自主探究: 皇帝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材料:“……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摔倒)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指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三国志·诸葛亮传)长途跋涉,身体疲惫,战士不习水性孙刘结盟,战术得当,民心不服,战术失误 皇帝(四)未见统一,三国鼎立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皇帝蜀: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魏:修水利,广屯田翻车蜀锦船只吴:造船业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皇帝在下列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政权名称 (五)四马定西晋,昙花一现魏蜀吴魏吴西晋吴西 晋●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灭蜀。●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晋大举伐吴。280年,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316年西晋灭亡 西 晋十六国北 朝南 朝隋唐魏西 汉东 汉蜀吴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还是历史的退步?是历史的进步?畅所欲言: 老师的观点:①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分裂)相对秦汉大一统是历史的倒退。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②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角度看:三国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数十个军阀割据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东汉实际上已经是分裂国家,而三国鼎立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皇帝乡愁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结成联军赤壁之战(208年)袁绍官渡之战(200年)刘备统一北方魏灭蜀晋灭吴曹丕刘备孙权三国鼎立大分裂局部统一全国统一 课堂小结 皇帝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