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北宋时期,游牧民族契丹族、党项族先后在中国境内崛起,并建立起辽、西夏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暴力冲撞与和平交往的沧桑变迁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逐渐融合。一、崛起与分立民族 原生地 人 物 时间 都城辽宋西夏辽、北宋与西夏建立简表政权小组合作:每组各完成一行表格。你知晓北宋与大辽之间战争的故事吗?二、战争与和平1.宋辽和战北伐失利北伐失利守内虚外澶渊之战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你是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的?角色A:辽的契丹人角色B:北宋的汉人角色C:中国人(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说一说时间: 年内容:双方 ,宋 .影响: 消极——加重 , 开战争赔款先河 积极——保持 , 不绝北宋人民负担百余年和平互市1005撤军送岁币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宋辽澶渊之盟2.宋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送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说一说:辽、西夏与北宋议和之后,是如何效仿汉制,巩固统治,促进社会发展的。三、交融与发展碰撞中的融合1、 学会农耕。2、任用汉人为官。3、学会汉族的政治制度。5、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4、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文字辽西夏 印章辽西夏 钱币辽西夏 器物辽西夏民族走向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西夏飞天壁画总结提高探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 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探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探史明理 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人民反对战争;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探史明理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 就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对我国现今的民族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拓展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