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汉高祖BC202--BC195…….汉文帝BC180--BC157景帝BC157--BC141汉武帝BC141—BC87【思考问题】1.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汉代治国思想之争汉高祖BC202--BC195…….汉文帝BC180--BC157景帝BC157--BC141汉武帝BC141—BC87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景帝时的田税)三十而税一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景帝下诏: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 ——《汉书·景帝本纪》轻徭薄赋关心农桑材料四:上曰:“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 ——《史记·孝文本纪》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材料五: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史记·平准书》 材料六: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 ——《盐铁论》 汉代治国思想之争汉高祖BC202--BC195…….汉文帝BC180--BC157景帝BC157--BC141汉武帝BC141—BC87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材料六:??孝文(汉文帝)五年.....除盗铸钱令,便民放铸。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lie同等)天子。 ——《通志.食货略.钱币》材料七:汉文帝时,国家对山泽的经营权没有实行有效的控制,一些王室贵族经营山泽,开发矿产资源,其富裕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皇室。吴王刘濞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盐铁官营、理财大家—桑?弘羊》 问题:诸侯王过于强大会造成什么问题?材料七: (晁错)说上日:“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晁错削藩汉高祖BC202--BC195…….汉文帝BC180--BC157景帝BC157--BC141汉武帝BC141—BC87BC154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形势图第一篇章 汉武帝与主父偃汉武帝刘彻主父偃(汉武帝大臣)嫡长子继承制推恩令“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汉武帝时,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把土地分给所有子弟,令王国的领土分裂。主父偃: 当时京城的有些百官和皇族时不时的干些违法犯纪的事情,封国势力的削弱使郡国的实力逐渐增强,这些都使汉武帝不安起来。 怎样才能了解官员和王族的动向,使他们忠诚自己和不敢贪赃枉法、欺下瞒上呢?监察制度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第二篇章 汉武帝与桑弘羊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时期经济学家材料六:??孝文(汉文帝)五年.....除盗铸钱令,便民放铸。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lie同等)天子。 ——《通志.食货略.钱币》统铸货币材料八: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穀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一个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1000万的总人口中应纳税的人约100万,每人每月征收30钱,一个?月也就3000万钱;?但只要每升盐加价2钱,因为食盐销售严格按照户籍实行“计口售盐”?,每月即可多得6000万钱,远超过每月30钱高额人头税带来的收)。 ——管仲 盐铁官营第三篇章 汉武帝与董仲舒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时期思想家汉代治国思想之争汉高祖BC202--BC195…….汉文帝BC180--BC157景帝BC157--BC141汉武帝BC141—BC87我用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最好?活动:请你为汉武帝提建议!启奏陛下……视频:汉武帝召见董仲舒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我用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最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长安设太学,子弟每年考试一次,成绩优秀者可以做官。地方设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汉朝的大一统1.背景:1.文景之治之后的经济大繁荣2.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2.措施:政治上:推恩令、监察制度经济上:统铸货币、盐铁专卖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太学官学3.意义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推进了大一统格局。思考: 从汉初注重黄老道家“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制度创新实事求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