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资源简介


安全与自护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了解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可能产生危险的行为。
2、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懂得一些常见事故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避免危险和在遇到危险时怎样自我保护,自我解救。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等。
2、 学生准备:了解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你们来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声响?出示:警车警笛声,消防车警笛声,救护车警笛声。
学生边回答边出示各种车辆,再问:这些车有什么作用?如果需要这些车子的帮助,我们应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课件中的图片再现了生活场景,引起注意,激起兴趣】
2、师:当我们在碰到困难,遭遇危险或发生案件等情况时,这些车能及时给我们送来帮助。但是,很多时候还得我们自己学会保护自己,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揭示课题)《学会安全自护》

(二)回归生活,发现危险
学校里,或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情形: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片)
问题1:对于图中这些孩子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对于有安全隐患的事情,我们尽量不去做。
问题2:想一想,我们还看到过哪些不安全的行为?
让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从图片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以“真实”的事例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
小结:刚才同学们发现的这些危险,只要我们小心一点或不去做就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但在生活中有些危险却是在我们没有预料的情况下就发生的……
(三)紧急情况,脱离危险
1、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当有大孩子拦路抢你的钱物时”的图片)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被抢的小孩,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两名同学来表演,模拟大孩子抢小孩子钱的情景。
让学生把重点放在观察小孩子在应对大孩子抢钱时有什么办法?
(学生表演)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看,你观察到小孩子在应对大孩子抢钱时用了哪些办法?
面对大孩子的恐吓,你们觉得小孩是给钱好呢?还是不给好?
钱被抢以后,你们觉得小孩子还应该做什么?
(学生说自已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记得:如果遇到不良少年或坏人的威胁、勒索钱物时,就把自己的钱物给他,等脱离危险以后,立即告诉父母、老师或拨打110报警。
你报过警吗?你知道如何报警吗?再请两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完,课件出示“教你如何报警”)
1、拨打“110”电话。
2、电话接通后要讲清以下主要内容:
(1)发现、发生案件的时间、地点;
(2)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员的人数、特点、作案工具、逃跑的方向等等;
(3)还要讲清自已所在的位置、联系方式等。

2、周末,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来敲门,请看:
(出示“当陌生人来敲门时”的图片)
小组讨论: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样应对呢?
(学生说自已的看法:……)
3、 师:讨论一下,你们还遇到过或听说过哪些危险的事情?有什么应对方法?
4、 学生讨论后回答。
5、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很热烈,也提出了很多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借机逃跑、向人求助、假装顺从过后报警等等,这些方法都很好,都能很有效的保护自已。当然,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能随机应变。那么,现在老师将你们所了解的这些方法总结成十六个字送给你们,请记住。
板书:提高警惕,沉着冷静,灵活应对,保护自己。(一起读)
【设计意图:假设多种情况,让学生通过表演、讨论等方法,了解一些紧急自救的知识,以防万一】
(四)完成标记,保护自己
师:同学们,关于你们的安全,不仅父母关心,老师关心,同时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在关心。你们看,有人寄信来了。
(课件出示信件的内容)学生读信。
师:法官阿姨多么关心我们啊!为了我们能健康成长,特意给我们寄来这么重要的书信。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侵犯呢?拿出卡片,我们来按要求做卡片上的标记。
(课件出示标记要求)教师说明后学生做标记。
教师巡视后评议
(课件出示小孩泳装的图片)
强调:穿泳衣遮挡的部位就是不能被亲友或熟悉的人触摸的部位,当然陌生人就更不能触摸了。
假如有人对你的身体进行侵犯,法官阿姨教你怎么做?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对自身身体要有防范意识,懂得身体自护】
(五)安全口号,温馨提示
1、生齐读安全口号。
师:同学们,为了你们能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与生活,你看,警察叔叔还特别为我们设计了安全宣传口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看:(课件出示安全口号)边打节拍边齐读。
2、同学们,我们千万千万一定要注意——安全(在课题上做标记)
【设计意图:通过读口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总结祝愿,布置作业
(利用板书总结)总之,希望大家都有一双警惕的眼睛,随时发现身边潜伏的危险,以沉着冷静的态度灵活应对这些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课件出示作业:1、我们也来设计安全宣传口号;2、和同学讨论文中的两幅图。)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首歌叫做《祝你平安》,祝福大家一生安康。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任务,学生会很乐意自己设计安全宣传口号,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板书设计
学会安全自护

提高警惕 沉着冷静
灵活应对 保护自己

静电与磁
一、设计思路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接下来交流学生知道的静电现象。使学生们感受到静电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自身在内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为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四、教学策略
学生的科学概念的发展:
体现教学的科学性: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引入:出示充满气的气球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亮的气球小朋友,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头发,太难看了。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帮助它长出漂亮的头发。
演示:用气球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小纸条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小气球变得真漂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用气球和头发摩擦去吸引小纸条,经过几次试教,四年级的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是没有问题的。提问学生,并深入追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初始认识。)
教师谈话: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书本、衣服、头发、桌椅等)通过摩擦等方式体验静电现象。
学生演示交流自己找到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试着对自己找到的静电现象进行解释:
你用了哪些材料?
你是怎么做的?
你怎么知道它带上了静电?
为什么会带上静电?
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也是静电现象,但它们不一定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介绍其他几种静电现象)这些也都是静电现象,静电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之中,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能举一些例子就行),并试着让他们做出解释,使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并不稀奇,它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静电现象的了解)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教师谈话: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上的电荷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出示课件:用塑料木梳梳头发)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荷,就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荷而显正电。
(此部分是采用资料和形象的课件的方法,向学生对静电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完成了学生从初始认识向科学认识的发展,当然这个发展对学生来是还不是很深入的,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只能认识到这个程度了)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出示气球和头发的示意图,结合学生对第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来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让学生做上面实验,观察了上面的实验后,运用图形记录结果,组织学生对上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第三部分:认识电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电流和电源
讲解:
1认识电流的形成
静电虽然是由于电荷转移而形成的电现象,但是在静电中,电荷是不能流动的。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电荷是能持续流动的,我们称之为“电流”。电荷的流动,需要导线作为通过的道路。电荷在导线里按照一定的方向不断的流动起来,就像不停开动的缆车一样,这样,我们使用的电灯、电冰箱等才能正常的工作!
2.认识电源
要帮助电荷流动起来,还需要提供动力的装置,这个动力就是电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