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7张PPT。首都8—9世纪鼎盛时期,阿拉伯帝国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知识回顾那么这样的大帝国怎么灭亡的呢?1258年被蒙古西征军所灭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一、蒙古的兴起蒙古族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 蒙古族成分复杂,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漠南北的不少古代民族如匈奴、突厥、东胡等各族后裔。蒙古族的直系祖先,应是东胡系的室韦各部落。蒙古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善于骑射,骁勇善战。12世纪时蒙古的社会状况{内——各部混战外——女真压迫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谢再善译《蒙古秘史》12世纪时,蒙古各部混战不已。其中一部的首领铁木真率领军队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蒙古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国都:1206年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和林(今蒙古国境内哈尔和林)一、蒙古的兴起蒙古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族:蒙古高原 游牧和狩猎 东起太平洋西至东欧平原南抵南海北达西伯利亚思考:蒙古帝国的疆域四至?帝国是由哪些人开拓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蒙古帝国的建立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蒙古帝国诞生。统一蒙古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发动大规模扩张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内与金、西夏、南宋作战,对外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对内征讨对外扩张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一、蒙古的兴起蒙古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族:蒙古高原 游牧和狩猎 蒙古帝国:对内与金、西夏、南宋作战,对外一直打到 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灭西夏、金:成吉思汗死后,相继消灭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扩张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公元1227年,蒙古消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故于军中。相继继位的窝阔台、蒙哥和忽必烈继续南下西征,不断开辟新的疆土……1、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大业(最重要)。2、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3、领导蒙古人民反抗金的压迫。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的词句)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 谈谈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蒙古帝国在1259年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元朝)和四大汗国(钦察汗国、窝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宗主权,实际上各自为政。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蒙古帝国元朝建立: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6年,灭吐蕃。1253年,灭大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建立的时间:1271年元朝 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中国。元朝统一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西晋的短暂统一隋元 思 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哪几个大统一局面的朝代?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绘制(补充完整)元建立和统一的年代尺元的建立元的统一元灭南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一、蒙古的兴起蒙古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族:蒙古高原 游牧和狩猎 蒙古帝国:对内与金、西夏、南宋作战,对外一直打到 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灭西夏、金:成吉思汗死后,相继消灭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扩张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统一:1276年,灭南宋, 1279年,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其中有哪几次是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西晋隋 元 文天祥(1236年-1283年),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梅毅说中华英雄史》插图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娘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1283年从容就义,时年47岁。史料反映了文天祥怎样的民族气节。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元朝疆域超越汉朝与唐朝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300多万平方千米。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蒙古的兴起蒙古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族:蒙古高原 游牧和狩猎 蒙古帝国:对内与金、西夏、南宋作战,对外一直打到 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灭西夏、金:成吉思汗死后,相继消灭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扩张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统一:1276年,灭南宋, 1279年,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与唐朝。 包括今西藏、云南新疆,东北,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1、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革?2、忽必烈改革的内容?(1)政治上: (2)经济上:(3)交通上: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元)许衡 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它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看的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在现在的形势,不用汉法就不合时宜了。二、忽必烈改革---目的:巩固统治1、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革?2、忽必烈改革的内容?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 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 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设相应的管理机构 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等 交通得到空前发展(1)政治上: (2)经济上:(3)交通上: 二、忽必烈改革---目的:巩固统治1、政治上: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大片地区 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中央地方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周围大片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初步基础。元朝疆域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西藏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奠定了今天行政区划的基础。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二、忽必烈改革(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1、政治上: 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中央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重视发展农业(1)诏令天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2)多次下禁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3)推广棉花的种植意义: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二、忽必烈改革(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1、政治上: 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中央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 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通惠河、会通河 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可能的原因:元朝国都在大都;缩短航程;黄河改道泥沙淤积,原来的河道无法通行等。与隋运河相比元代运河截弯取直,可能原因是什么?泉州形成了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mile),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3、交通上:得到空前发展(1)开凿两段新运河,便利南粮北运;(2)开辟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3)发展“海上丝绸之路”;(4)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3、交通上: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马可·波罗行纪》二、忽必烈改革(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1、政治上: 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中央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 3、交通上:大力发展交通开运河(通惠河 会通河)开海运航线(刘家港—直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空前繁盛对外交流繁盛的原因和表现?三、元朝时中外交流空前繁盛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意大利旅行家。生于威尼斯富商家庭,1275年5月随其父、叔来到元朝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先后在元朝供职17年,因通晓蒙古语和汉语,颇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经常奉命巡视各省,足迹几遍中国。对各地风土人情、物产状况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295年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他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成了威尼斯的巨富。1298年,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狱中口述他在东方的见闻,由同狱罗斯蒂谦用法文笔录成书,即《马可波罗行记》。书中盛赞东方各国的富庶和繁华,欧洲人诧为奇闻,争相传颂。《马可·波罗行记》 被称作“世界第一奇书”发表后,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最大收获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文明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往来元代,许多来华贸易的蕃客留居下来,病逝于中国。在泉州,蕃客的墓碑几乎到处可见。像左图这样阿拉伯文和汉文合璧的墓碑,泉州有很多。最为典型的一块墓碑,一面刻着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和死者姓名,另一面用汉字刻有死者的儿子为父亲写的墓志铭。这说明了什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泉州港出土的海船泉州港的盛况反映了什么现象?元朝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伊斯兰教、摩尼教在泉州的盛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空前繁盛 (1)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2)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华 《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3)许多通过海路来华的外国客人留居中国 (4)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东西方的海上通道),中国陶瓷风靡亚非欧三洲。1、对外交流繁盛的表现三、元朝时中外交流空前繁盛 为什么元朝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 (提示:可以从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 辽阔的疆域交通畅通 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2、对外交流繁盛的原因建立行省制度重视农业发展交通得到空前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外交流空前繁盛忽必烈改革四、元朝的民族融合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原因:元朝的统一、发达的交通、境内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2、表现:(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