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推进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的推进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①全面纠正了 ? ,坚决地批评了? ,高度的评价了 ? ,确定了 ? ;
②停止使用“?”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历史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会议内容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对外(不是我们不想)
对内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含义:
前 提:
内 容:
根本目的:
实 质: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
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
结合材料及教材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材料一:“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凤阳
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乞丐大省”
1978年,小岗村大旱。原任老支书严俊昌(当时是队长)和他的堂弟现任村长严宏昌(当时是副队长),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搞起了“承包”(大包干)。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挫 伤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粮食减产。
长期以来以集体乞讨为生的传统;
安徽省大旱,粮食减产;
“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全是自己的。
——民间谚语
农民有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岗村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乡镇企业--中国农民又一伟大创造
①中央连续5年“一号文件”,肯定、引导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那四次重大的变化?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农业合作化道路,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主观认为合作化规模越大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积极性
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
土地公有 长期承包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大发展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变化 背景 内容 意义
1950年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和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78-12
材料: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
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中国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海南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浦东
经 济 特 区
对外开放特点:
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的深入,深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飞速。这一切都归功于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对外开放这一伟大决策。
观察地图,结合经济特区的设立,说一说早期对外开放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要从沿海地区开始对外开放?
特点:位于东部沿海地带
联系史实,说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改革开放的推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它们在推进外贸、利用外资和技术、推进改革、带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原因: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引进外商的投资;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工业化建设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具体内容: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意义:这次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以公有制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单一公有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改革方面,把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改革与开放的方式是什么?
改革: 农村:

城市:
公有制经济为主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
单一公有制
开放:
设立经济特区,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
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经济体制改革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有何不同?
1、前提不同。
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国力增强的前提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
2、性质不同。
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
3、结果不同。
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清政府腐败落后,国家主权无法独立;新时期的中国政府已经赢得独立自主,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
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的经济畸形发展,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许多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的不同
改革开放及对外开放的格局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中国农村实行了最初由安徽小岗村采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设立经济特区,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办法,扩大对外贸易。
3.对外开放步骤:
①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③设经济开放区: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边疆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④开放了一批内地城市。
4.开放格局:现在对外开放地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推进
改革
农村:
城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放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单一公有制
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