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社会生活与文化第6课时社会生活与文化“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生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汤因比导入1.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哪些?2.宋代各阶层的的身份和待遇有哪些变化?3.各阶层的变化与宋朝统治者的什么政策有关?崇文抑武社会生活篇请思考:一、社会阶层的变化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和地主宋代的官僚来自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生活十分优裕;宋代的自耕农和佃农的身份比以往有所提高,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宋代的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③家具①开封夜市②过年影响:基本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二、日常生活的巨大变化你能说出这首诗反映了哪些北宋过年的习俗吗?在现在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元日指什么?现在的春节三、传统节日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歌中提到北宋时期的三种过年习俗:燃放爆竹(爆竹是火药发明后的产物)喝屠苏酒辟邪(一种药酒)大门上更换新桃符(桃符是刻画有门神形象的桃木板,用来驱鬼辟邪、后世张贴门神和春联都是由此演化来的)现在很多地区还保留或部分保留这些过年习俗。此诗歌也说明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过 年春节过后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它们都有哪些习俗?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灯会、猜灯谜、吃汤圆上坟(扫墓)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吃月饼 正月初一春节。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过春节时主要有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除夕守岁、包饺子,拜年等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是农历新年的高潮。元宵节时的传统活动有:吃元宵、扎花灯、放烟花、耍龙灯、舞狮子等。四月五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明这天举行扫墓踏青,效游,放风筝等活动。五月初五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民间在此时有赛龙舟,带荷包、吃粽子等习俗。八月十五 中秋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此时人们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成型与汉代,到宋代随着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节日更加分化,节日框架基本上确立(如传统的寒食节转化为清明节,端午节因南方河流众多形成龙舟竞渡风俗等),节日风俗也更加丰富。同时,节日的内涵也由娱神为主转为娱人为主,说明节日世俗化进程的加快。请思考什么是瓦子?“瓦子”的出现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瓦子出现的意义?四、城市中热闹的瓦子瓦子,又称瓦舍、瓦肆、瓦市等,它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也是当时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在瓦子里,有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演出的场子,叫做“勾栏”或“游棚”。北宋都城汴梁的几个瓦子中就有“勾栏”五十余座。瓦子与勾栏宋朝时期的娱乐场所——瓦子瓦子出现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1.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2.文化活动蓬勃开展3.除此之外还有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夜市的兴起瓦子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它起于汉而兴于唐,到达宋代进入鼎盛。木偶戏的门类众多,有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药发傀儡和肉傀儡等;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生命,动作栩栩如生,犹如活人。皮影戏当时民间庙会举行之时,影戏演出很普遍。 “皮影戏”萌芽于北宋时期。民俗一条街说书 为什么在宋元朝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思考: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的精神需求也相应提高。宋朝文化篇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崇文抑武国策②经济繁荣、科举制完善、印刷术的改进1.原因:2.宋代文人的特征:① 多才多艺,情趣风雅② 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3.宋词的特点:词是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于歌咏吟唱文人地位较高→豪放派苏 轼豪迈奔放、雄浑壮观《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慷 慨 激 昂、气 势 雄 壮《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如梦令》4.宋代优秀词人苏 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词人,开创了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李清照(1084-1151年)两宋之际杰出的女词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词人,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词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南宋 · 辛弃疾)什么是元曲?元杂剧与散曲合称元曲元朝文化篇1.原因科举长期中止文人地位低下2.成就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元杂剧壁画,反映了一个民间演出社团的演出情况。画中展现出舞台和绘制的布景,演员有男有女,分成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他们使用刀、牙笏等道具,有的在勾脸谱有的在挂胡须有的在穿戏服,旁边有乐队用笛、鼓、拍板等伴奏。这幅画完成于1324年,正是元代杂剧兴旺的时期,它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元代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元杂剧的角色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丑——刁钻、滑稽的人物关汉卿(?—1297年)元代最杰出的元杂剧作家。《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代表作:《窦娥冤》《窦娥冤》插图你能讲一讲《窦娥冤》的剧情吗? 想一想,《窦娥冤》有何深刻寓意?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社会生活的变化①社会阶层的变化②日常生活的变化③城市的娱乐场所:瓦子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④宋元文化的发展①宋词词的特点代表人物②元曲杂剧散曲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