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课件(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课件(16张PPT)

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 概念呈现 “百家”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为什么能“争”(3)文化因素: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1)政治因素: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如何治理社会怎么“争”孔子春秋晚期“仁”、 “礼”、“德”、“民本思想”;
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春秋末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自然”、“无为”;“顺其自然”(庄子)墨子战国前期“非攻”即反对战争
“兼爱”即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韩非子战国末期主张变法,重视法律,加强君主的权威孙武(孙子)春秋晚期《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孙膑、庄子2、主要代表学派问题探究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法家主张“法治” 和加强君主权力,适应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梦想。
当时的秦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1)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争”出了什么?3、百家争鸣的意义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9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4、子曰:“苛政猛于虎。”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说说孔子的思想主张。“礼”“民本思想”“仁”“德”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经典。文化贡献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亚圣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民本:提出“民贵君轻”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二、老庄之学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14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道”“对立”“无为”“小国寡民”15墨 子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三、墨家学派16四、法家学派1、代表
韩非子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请思考:韩非子有哪些思想主张?“法治观”“改革观”“集权观”主张变法,重视法律,主张加强君主的威权。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他们的代表思想
2、理解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他们的代表思想
【学习难点】理解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使用说明】
1、翻阅课本P15-17,圈画重点。
2、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翻开书看看,这里的知识好精彩呀!试一试,看看你能不能完成以下任务。
1、春秋晚期,伴随着 和 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发展,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 。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发表不同见解,形成了的 局面。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他提出了 的思想。仁就是 ;另一方面是 ;他还主张以 教化人民,以 治理国家。后来,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儒家的另一位代表是 ,主张实行 ;提出 的思想和 的道德准则。
4、道家的创始人是 ,他认为 ;还主张 。
5、墨家的创始人是 ,他反对 ,主张 。
6、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提出君主应加强自己的 和 ,保证 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
7、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等名言出自这本书。他的后代 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 。
【合作探究】
为什么能“争”?——百家争鸣的原因
怎么“争”?——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学派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争”出了什么?——百家争鸣的意义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教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3课时《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2-1-6 概述我国先秦时期的大致年代和区域,知道对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 要点提示:百家争鸣、老子和孔子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成就。教材重点介绍了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并通过活动、阅读卡介绍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由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均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学生,以生为本,体现课程的人文性。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受限,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思想理论难以理解。因此故事化和活动化是吸引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力图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历史场景等方式神入历史,以提升历史意识。 教学要求:
1. 在史实学习中,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知道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对后世的影响。
2. 通过对图片、文字等史料的分析,抓住有效信息进行具体问题的剖析,理解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原因,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角色扮演中,神入历史情境,比较分析各家思想的异同和对当时的影响力。
3.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时间维度中跨越古今,综合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主要的思想。在小组合作和设计、论战等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会诸子百家的理想抱负,认识百家争鸣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历史作用,形成国家认同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孔子、老子生平及思想主张,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际遇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式:文化体验课,角色扮演,小组合作,ipad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注:以下楷体标注为设计意图) 1、导入:
中国诗词大会 活动一:现场诗句名言大比拼
——以赛激趣,感受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璀璨 2、揭示课题:
取茨威格传记名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课题,表现中国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的灿烂成果。 3、展示框架:
4、图说——春秋战国之变革
展现春秋和战国两幅地图,判变化,析变革(政治、经济、文化),推及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以图说话,提升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5、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
①孔子
a.学生讲述孔子的生平 辅以一条心路轨迹和一张年表 ——时序清晰,直观明了
b.推荐孔子的主要思想辑录《论语》 c.读材料,分析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01
春秋战国之变革 03
各派思想之交锋 02 先贤哲人之心路
04
诸子学说之影响
十有五 而志于学
三十 而立
四十 而不惑
五十 而知天命
六十 而耳顺
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d.图文展现今日孔子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全面地、发展地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老子
a.教师讲述老子的生平和代表作品《道德经》 b.读材料,分析老子的主要思想
——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c.头脑风暴:说说反映辩证思想的成语 ——体会思想文化的传承和浸润 6、辨识——各派思想之交锋
①活动二:阅读教材,归纳整理各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等,完成表格。Ipad照相展示,同学互相点评。
——学生课前自主完成,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自我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能力。ipad照相展示,方便直观清晰,便于纠错指正。
②活动三:情境导入,小组设计各派代表人物拜谒名帖(有姓名、主要主张等),用ipad创作并展示。
——进入历史情境,在创作中再次感受各派人物的主要主张。在设计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ipad创作便捷高效易修改,展示方便,兼具美观。
③活动四:论战。学生角色扮演诸侯国君和各派代表人物,阐述自己的治国主张,诘难他方观点。
——穿越之旅,还原历史现场,让学生神入历史,看各派主张在其时的际遇和影响,体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其生存的时代。 7、辉映——诸子学说之影响
①阐述百家争鸣的性质和影响。引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评价概括诸子学说对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体系的深刻影响。
②从个人、学校、国家、社会四个层面看诸子学说在今日中外的辉映。 ——古为今用,代代相传,守护和传承诸子百家思想这一文化瑰宝,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8、思想回味——在习题中思考巩固
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1、教学框架清晰,图说——追忆——辨识——辉映四篇章体现了人文底蕴,从背景到内容到影响,符合历史事件学习中的逻辑认知和推理。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素养的养育,如时空观念、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等。
2、用ipad辅助教学,方便灵活,特别是学生的名帖创作,功能强大,让历史教学更具实践性,即时修改保存。同屏技术能随时分享成果,操作简单直观。
改进之处
情境表演可让更多学生参与,选题可再生活化一些,将历史拉近到学生身边。
学教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
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
时代。” “这一时代”对应的是下列年代尺中的(  )

2.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  )
A.儒家、法家 B.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
3.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在教育上“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仁者爱人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为政以德
4.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5.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下图中的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6题4分,第7题6分,共10分)
6. 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①孔子 ②孙武 ③韩非子 ④墨子
备选栏目:
《法制空间》 ; 《军事天地》 ;
《爱心世界》 ; 《教育论坛》 。
7.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5.C
二、非选择题
7. 《法制空间》 ③韩非子; 《军事天地》 ②孙武 ;
《爱心世界》 ④墨子 ; 《教育论坛》 ①孔子 。
(1空1分,填相应序号或人物均可)
8. (1)百家争鸣
(2)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给2分)

《百家争鸣》学案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著作
儒家
?
?
?
?
?
?
?
?
道家
?
?
?
?
?
?
?
?
墨家
?
?
?
?
法家
?
?
?
?
兵家
?
?
?
?
?
?
?
?
二、拜谒诸侯王,名帖设计。
课件34张PPT。百家争鸣联句品人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军可夺帅也,大道之行也,知人者智,投我以桃,匹夫不可夺志也。天下为公。自知者明。报之以李。诗句名言大比拼图片显哲理治大国若烹小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诗句名言大比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对话阅智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诗句名言大比拼  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
—摘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卷首语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百家争鸣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百家争鸣01春秋战国之变革03各派思想之交锋02先贤哲人之心路04诸子学说之影响图说追忆辨识辉映01——春秋战国之变革图说以上分别是哪两个历史时期的地图?何以区分?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格局?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春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纷纷变法。(争霸与变革)各国招揽人才,
学术氛围宽松。01——春秋战国之变革图说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
旧制度瓦解,
新势力崛起(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春秋战国时期在生产技术上有哪些突破?
这种突破带来了哪些影响?01——春秋战国之变革图说思想上的变革:百家争鸣何谓百家争鸣?为何出现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社会生产力提高为思想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新兴阶级崛起,社会结构变化,各阶层思想家发表见解。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形成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私学博兴”取代“学在官府”,形成“学术下移”局面。经济政治文化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孔子(前551~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生平简历——追求礼乐的一生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记录,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著作。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论语·乡党篇》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篇》以上两则故事分别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仁礼人二“爱人”,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强调人与人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
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内在修养外在规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篇》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实行“德治”,民本思想。读阅读卡“苛政猛于虎”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阅读材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及时复习巩固孔子的教育成就兴办私学,讲学40多年,有弟子三千。今日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相传一 代 宗 师孔子 曾长 途 跋 涉 、 虚 心 求 教 于 博 学 多 才 的 老 子,这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诚 恳 和 严 谨 的 治 学 态 度 , 让 后 世 学 者 感 叹 羡 慕 不 已 , 这 一 事 实 成 了 我 国 文 化 史 上 一 个 动 人 的 故 事 。孔子问道于老子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老子(约前570—前500),
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人
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02追忆——先贤哲人之心路阅读下列材料,反映了老子怎样的思想?“道”是世界的本源,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并且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关于朴素的辩证思想,你能说出哪些成语?思想文化的传承和浸润03——各派思想之交锋辨识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03——各派思想之交锋辨识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表。03——各派思想之交锋辨识招贤令吾国疲弱,内忧外患,诸侯卑吾,丑莫大焉。若有能出奇计强吾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设计】 这是公元前361年某诸侯国君发出的招贤令,儒墨道法兵五大家都有各自代表前往拜谒国君,请试着设计一张名帖(有姓名、主要观点等,要求简洁美观,一目了然)。03——各派思想之交锋辨识招贤令吾国疲弱,内忧外患,诸侯卑吾,丑莫大焉。若有能出奇计强吾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论战】 在诸侯国君殿前阐释自己的主张,批驳他人观点的谬误,注意有理有据。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哪家的思想会被统治者采纳?
3、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君主权威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想一想法家1、各国变法图强,重视强化国君专制权力2、阶级矛盾激化为什么法家思想在当时会受到重视?04——诸子学说之影响辉映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习近平04——诸子学说之影响辉映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绿色环保,注重环境。
……社会国家学校个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以道戒奢,推墨实干
…… 崇德明礼,爱满行知。
知行合一,学做真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宽容谦逊,助人为乐。
……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小结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文士阶层1.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儒家)巩固练习2.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观点认为,严格的家庭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悲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故选D。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 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 按学校规定, 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D.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答案】 C
【解析】甲项穿衣要顺其自然属于道家思想; 乙项穿衣要符合礼仪属于儒家思想; 丙项穿衣要节俭朴素属于墨家思想; 丁项穿衣要遵守规章制度属于法家思想。 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儒家
D.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答案】 C
【解析】 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
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
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
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