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9张PPT。你对我们的近邻日本了解多少? 1.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2.日本的生产生活上什么特色?耕海牧渔 独特的“鱼文化”自主回顾3.关于日本,你还(想)知道什么?一衣带水一苇可航资源贫乏的日本为什么会有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实力?民族特性?日本的大化改新 透过“大化改新”,解读日本的民族特性国旗:日出之国大和民族国服:和服国花:樱花国徽:16菊花瓣东瀛东洋扶桑公元1世纪前后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本土出现早期国家年代尺,理清历史脉络一、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645年646年10世纪宫廷政变大化改新出现武士阶层神道教与天皇: 是日本君主的尊称,由“大王”发展而来,相传第一任天皇是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后到二战结束前,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孝德天皇(596年至654年)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要“大化改新”,向中国学习?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日本书纪》 1.内部原因: 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1)经济上,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2)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苏我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二、大化改新的背景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材料三: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2.外部原因: (1)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2)曾经到过中国的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改革。3.改革的力量: 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中国大唐高度繁荣,刺激了大和统治者。经济: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 量土地和劳动者。政治:豪强贵族权倾朝野,皇权旁落。改革的力量:拥护改革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改革。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皇室和改革派拥立哪一位天皇?年号是什么? 孝德天皇,改年号为“大化”645年,皇室和改革派铲除苏我氏势力,拉开“大化改新”序幕 假如你是刚刚从唐朝学成归来的留学生,你会如何借鉴唐朝的制度帮助孝德天皇进行改革呢?国内现状唐朝制度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经济上:贵族地多,农民没地 政治上:贵族权势大,皇权旁落小组合作:每小组选出记录员和汇报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讨论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地方中央政治经济制订《唐律》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三、大化改新的内容法律 材料1: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材料2: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改新之诏》 材料3:668年,日本开始引进唐朝法制体系,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图,是一部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建立起律令体制。标志着古代国家的律令法体系初步确立和律令制国家的形成。 经济上,土地国有化,政府分配土地,国家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法制上,制定律令,建立律令制度。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三、大化改新的内容 资料1:大化改新以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日本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和文学各方面积极汲取中国文化。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 …….汉文化在日本风行一时。 资料2:改革后不久,日本进入奈良时代。710年,日本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以新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说说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 资料3:改革后,土地收归国有,贵族实力大受打击,皇权得到强化……。大化改新的作用1.积极: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局限: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四、大化改新的作用日本书法(空海《风信帖》)书法中国书法(唐·欧阳询《张翰帖》)“唐风时代”服饰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和服产生了影响。 中国唐朝铸币日本的铸币日本仿唐朝第一次铸造的铜币“和同开珎(宝 )”,即“开元通宝”的简称。铸币中国:岳阳楼日本:京都平安神宫建筑平城京与长安有哪些相似之处?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的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这都体现了中国隋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武士道精神系日本应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镰仓时代的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有学者认为,像日本人这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实属罕见,这反应了日本民族什么特点?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善于学习的特点。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①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②作为学生,应虚心向先进国家学习并报效祖国,拥有发愤图强的爱国心。启示:内 容经济公地公民制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政治官制中央官制:二官八省制地方官制:国、郡、县制制定律令租庸调制均田制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制定唐律 隋唐制度天皇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参照日本的大化改新导学案一、日本的发展历史二、大化改新内容与唐朝制度的对比唐朝日本法律制订《唐律》经济均田制、租用调制政治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郡县制课件41张PPT。你对我们的近邻日本了解多少? 1.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2.日本的生产生活上什么特色?耕海牧渔 独特的“鱼文化”自主回顾3.关于日本,你还(想)知道什么?一衣带水一苇可航资源贫乏的日本为什么会有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实力?民族特性?日本的大化改新 透过“大化改新”,解读日本的民族特性国旗:日出之国大和民族国服:和服国花:樱花国徽:16菊花瓣东瀛东洋扶桑 1世纪末,日本开始出现 。 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 。 7世纪中期,日本 。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 。 646年, ,史称 。 1 10世纪,庄园主争相蓄养的一个特殊阶层是 , 在此后日本历史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一、中古时期的日本发展史早期国家日本本土社会矛盾尖锐宫廷政变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化改新武士 请用年代尺表示中古时期日本的发展史。(提示:画出年代尺,标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大和统一日本宫廷政变大化改新出现武士阶层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明治天皇裕仁天皇明仁天皇孝德天皇(596年至654年)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要“大化改新”,向中国学习?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 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日本书纪》 1.内部原因: 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一、大化改新的背景(1)经济上,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2)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苏我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材料三: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2.外部原因: (1)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2)曾经到过中国的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改革。二、大化改新的过程 (1)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一举铲除苏我氏势力,强化了中央政权。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3)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2)孝德天皇继位,建年号为“大化”。日本第36代天皇(629~654) 因不满苏我氏专权,以患足疾为名不参与政治。中大兄、中臣镰足发动宫廷政变,诛灭苏我入鹿一族后,即位。三、大化改新的内容:。 材料1: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材料2: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改新之诏》 材料3:668年,日本开始引进唐朝法制体系,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图,是一部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建立起律令体制。标志着古代国家的律令法体系初步确立和律令制国家的形成。 经济上,土地国有化,政府分配土地,国家收取赋税。法制上,制定律令,建立律令制度。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日本的二官八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大化改新仿隋唐三省六部制三、大化改新的内容:。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1)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历史作用 资料1:大化改新以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日本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和文学各方面积极汲取中国文化。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 …….汉文化在日本风行一时。 资料2:改革后不久,日本进入奈良时代。710年,日本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以新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结合3则资料分析,说说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3分)? 资料3:改革后,土地收归国有,贵族实力大受打击,皇权得到强化……。大化改新的作用1.学习和汲取了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制度和先进的文化。2.促进了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3.使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四、大化改新的影响:(2)经济上: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政治上: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3)文化上:······当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包括日本、新罗(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在内的东亚各国为发展本国,都努力学习唐朝的法律、艺术、学问、制度、思想、文学、技术、文字等,呈现了以唐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 ——日本著名学者江上波夫日本有过两次文明开化,一次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一次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唐化”,即中国唐朝文化所化;“欧化”,即西方文化所化。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谴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委奴国王”金印。鉴真东渡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楷书的偏旁创制的。日文是在汉字基础上改造出来的文字图中唐朝钱币和日本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唐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货币服饰唐女子服饰日本和服建筑 比较一下,平城京与长安街在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唐·长安城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日本·平城京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五、大化改新的破坏: “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日本中上层武士不同类型的武士武士道的演变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资源贫乏的日本却有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实力,有何启示?我们向日本学习什么?日本是我们永远潜在的对手,对我们构成巨大威胁。一是因为日本半岛的特殊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永远具有向外扩张,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强烈欲望。二是因为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和中国大陆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大陆始终是日本向外扩张的重要目标。三是日本民族的特殊性格,团队精神、忧患意识,始终存在着把自身的扩张欲望变为现实的可能。 一是,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他们虽然经济富有、科技强大,但是日本人没有染上骄奢淫逸、自以为是、狂傲自大的习气。因为,日本全民族始终处于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之中。这种民族性格是他们面对外人,能团结一致。面对成绩,能保持清醒头脑,面对强者,能虚心学习。 二是,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当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海门的时候。日本人也遭受了同样的屈辱。所不同的是,我们在政治体制上依然采取顽固保守态度。而日本,则没经过抵抗就打开了国门,认识到东方已经落伍,必须向西方学习。他们潜心研究西方列国的经验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明治维新。没有经过流血牺牲就完成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造。二十年后,就超过了依然保守的中国。二次大战后,他们更是把向美国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结果从战后的满目疮痍中又崛起了一个经济强国。 三是日本民族的团队精神。“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群虫”,“一个日本人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群龙”,生动概括了中日两个民族的团队精神的差异。华人好窝里斗,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痼疾。 四是日本民族的敬业精神。 对比日本人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大多数中国人中的偷奸耍滑者,不但不会感到愧疚,可能还会认为日本人不能理解。偷懒意识、投机取巧心态,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思维特征。这是很可怕的。 我们向日本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强大,是为了中日永久的和平。如果没有自身的强大,在日本这样的民族面前,我们永远不能安眠。 学日本,非口头激怒,乃卧薪尝胆,潜心学习它的长处,弥补我们的劣势,最终目标是超过它。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 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 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 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巩固拓展CB3、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 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4、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日本正规的国家军队 ②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D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中国 D.拜占廷帝国1、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C课堂练习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材料二 : 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是哪个国家在何时进行的?(2)材料一、二分别是哪方面的措施?(3)此事件对该国有何重大意义?阅读下列材料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3、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学习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使用说明】1、翻阅课本P40-42,圈画重点。2、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翻开书看看,这里的知识好精彩呀!试一试,看看你能不能完成以下任务。 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本州中部的 国家最为强大,5世纪时统一了日本本土,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后来改称 。2、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 势力,强化了中央政权。3、646年, 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史称“ ”,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 制中央集权国家。4、701年,日本参照 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5、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 。710年,日本仿照 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6、10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 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合作探究】探究一:日本的发展历史公元1世纪前后 5世纪 645年 646年 10世纪探究二:大化改新背景:(快速阅读P40,概况大化改新的背景)2、内容:大化改新内容与唐朝制度的对比唐朝日本法律制订《唐律》经济均田制、租用调制政治中央三省六部制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说说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资料1:大化改新以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日本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和文学各方面积极汲取中国文化。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 …….汉文化在日本风行一时。资料2:改革后不久,日本进入奈良时代。710年,日本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以新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资料3:改革后,土地收归国有,贵族实力大受打击,皇权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化改新 定稿.ppt 大化改新.doc 日本的大化改新.ppt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doc 邓丽君-北国之春(日语).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