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烽火燃,五十年,
陈桥驿站定江山,
杯酒之间销兵权。
南征北守定宏图,
玉斧一挥指大渡。
十四万人齐 解 甲,
金陵王气 黯 然去。
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怀仁厚,复江南,满腔热血图幽燕。
谁料想,烛影摇,斧声乱,壮志未竟人已远。
人已远,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后的江山。
纷扰扰剑影刀光寒,韶华成殇笙歌散。你默默无言无言……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母的局面自能维持多久……
史事链接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的建立(960年)
“陈桥驿兵变”
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
黄袍加身石碑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 《资治通鉴》
【为何高度集权】
唐玄宗时,依据山川形势划分全国为十五道。各道设采访处置使,并无地方实权。后来边境不稳,又兼度支使等,逐渐掌握财政,军政方面大权,称为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关内,河南河北要冲也遍置节度使。节度使骄横跋扈,渐渐独霸一方,不受节制,成为藩镇,父死子袭,亦称方镇。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皇帝直接控制,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政治: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成虚职,
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选拔文臣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如何高度集权】
军事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
军事
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但也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在战争中负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政治
地方权力: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经济:政府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政、经、军措施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经济
材料:
为解决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利,在地方上,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掌管地方政事,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以防止他们的权利过大,难以控制;又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将地方的财富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部运往京城,收归中央。另增设了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增设了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
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文化
影响: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代科举图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反映了宋初的崇文抑武策略,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
《神童诗》
宋 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资料: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被撤走。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为什么封建国家却很贫穷?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为什么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靖康之辱”?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贫局面
积弱局面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根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清明上河图》街景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1021 15085万 12677万
1049 12625万 “所出无余”
1065 11613万 13186万
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名称 内容
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
历史作用
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
失败原因
用人不当,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一些损害百姓的现象,新法又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注意用人
960年陈桥兵兵建立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069年王安石变法
小结:
【高度集权之我见】
观点二:
整个北宋以至于南宋300余年再也没有发生过兵变,自唐朝中期以来的武将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威胁中央的局面终于结束。
观点一:
……终于使宋朝亡于金与蒙古。亡国之罪归咎于宋太祖。
古为今用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随后进行的王安石变法,对“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有什么启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