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汉武帝。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使用说明】
1、翻阅课本P55-57,圈画重点。
2、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翻开书看看,这里的知识好精彩呀!试一试,看看你能不能完成以下任务。
思考: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怎样?
【合作探究】
探究一:西汉的兴盛
汉景帝死后,他的儿子 即位,经过汉初的几十年积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西汉进入 时期。
探究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根据课本P55-57,话说汉武帝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探究三: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建立: 年 都城: 开国皇帝: 灭亡:
【拓展提升】
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秦始皇 汉武帝
课件25张PPT。温故知新西汉的建立: 刘邦于 年战胜项羽,
建立 ,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 。公元前202汉朝长安西汉汉高祖汉初政治刘邦是个善于反思的人。得到了天下之后就认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这么快灭亡,然后他得出两点结论并对之引以为戒。为什么会乱人民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暴政为何不能平乱孤军奋战为什么孤军奋战没有分封诸侯材料:秦始皇时,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解释材料一淳于越进言内容?学习古人实行分封才能保证危机时有诸侯相助,国家才能长久。我该怎么做?汉初政治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国家安定为了解决北方边患,我要征集马匹、提高收税…陛下不可,祖宗家法:黄老无为啊!郡国并行制分封诸侯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何隐患?诸侯王日益强大,尾大不掉。逐渐威胁到中央。王国问题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雄才大略,汉武盛世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影响: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②加强监察制度,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加强了皇帝的权威,有利于将货币铸造、食盐及铁器的生产和经营收归中央。极大地增加了中央收入。中央集权。 ①采纳董仲舒“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它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①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②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文化专制的一种表现。西周秦朝分封制郡县制西汉?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一、汉初的分封制与“七国之乱”:P55阅读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起兵谋反。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被平定,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汉王室仍面临着王国的威胁。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汉武大帝所有这些难题,都是老天爷留给天选之子的考验憋了几代人的力量,不过把瘾怎么行。汉武帝是如何解决 “王国问题”的?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使诸侯再也没有实力与中央抗衡分出来的侯国要接受所在郡的管辖皇帝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推恩令”。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中央诸侯中央诸侯作用:削弱诸侯国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诸侯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推恩令”后汉景帝“削藩”汉武帝“推恩令”PK哪个更高明? 比较两种政策颁布后各自产生的结果,说说看,哪一种策略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平封国的势力?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能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平封国的势力。政治上核心内容:目的:作用: 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除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加强中央集权。2、加强监察制度:目的:措施:影响: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和皇族的监督。 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监察区),每部委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 加强中央对地方各地官员和皇族的监督,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城
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①地方:②中央:经济1、材料反映了哪些现象?资料三:当时商品经济的基础,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所进行的生产。小农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可是他也必须换取盐、铁等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还要换取一定的货币交纳国家的赋税……当时的小农还积极主动地进行商品经济的活动,所以社会上发生了背本逐末的现象,有了田也不种而贱卖为贾,上百万人到山林中去采铜铸钱以取利。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自然经济下的小农依旧需要参与商品经济,交换盐、铁、货币等必需品。背本逐末现象使得私铸铜钱盛行,农业发展反而受到了忽视。民间的私铸行为加剧了币制的混乱。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将货币铸造、食盐与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生产,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思想文化为了解决北方边患,我要征集马匹、提高收税…陛下不可,祖宗家法:黄老无为啊!1、汉武帝是如何改变“无为而治”的统治方针的?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采纳董仲舒建议: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滚犊子2、结合书本思考,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到皇帝手中,就必须实行思想上的“大一统”。把思想统一起来,才能保证皇帝的权威和朝廷政令的推行。(使思想文化趋于统一,巩固中央集权)3、汉武帝又是如何落实的?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汉武帝采用“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的建议后,对当时的社会和中国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消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是文化专制的一种表现。大一统格局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削弱诸侯王势力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刺史中央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太学思想文化趋于一统权力集中经济发展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汉武帝也正是这新的大一统局面的缔造者。王莽篡权东汉建立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但失败。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 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光武中兴”东汉的灭亡220年汉朝兴衰西汉王朝的历程刘邦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没错,汉武帝就是汉朝的拐点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盛转衰,各种矛盾加剧。这跟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以及晚年的错误是密切相关的王莽改制昭宣中兴有大量人认为王莽是一个穿越者。更玄乎的是,传说白蛇被斩为两截就预示着汉朝会被人拦腰斩断,分为两截。而这个王莽就是这条蛇的转世操刀者。25年,刘秀复兴汉室,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东汉统治前后也经历了200年。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秦始皇汉武帝
秦皇汉武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加强监察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