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练习)一、选择题:1.(2013·福建泰宁卷·3)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A.玄奘西行B.张骞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2.(2013·新疆乌鲁木齐卷·2)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B.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C.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D.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3.(2013·云南昆明卷·2)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3年6月6日在昆明启幕。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开始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4.(2013·辽宁营口卷·2)2013年3月4日,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签署了一份联合协定,用于保护一条具有千年历史,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陆上要道。这条交通要道是指()A.丝绸之路B.玄奘西游之路C.鉴真东渡之路D.郑和下西洋之路5.(2013·山东菏泽卷·2)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图片,这一时期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第6~9题。6.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A.咸阳B.杭州C.苏州D.长安7.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8.公元前后,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A.西汉和古希腊B.唐朝和天竺C.西汉和罗马帝国D.元朝和意大利9.图中的安息对应的现今国家是()A.伊朗B.巴基斯坦C.土耳其D.希腊1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11.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12.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A.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B.丝绸之路C.新航路的开辟D.郑和下西洋13.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14.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15.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16.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17.漫长艰险的丝绸之路能得以保持通畅的条件有()①政治条件②军事条件③经济条件④宗教文化单一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驿使图》出土于()A.甘肃武威B.甘肃嘉峪关C.新疆罗布泊D.新疆库车19.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A.敦煌B.楼兰C.鄯善D.龟兹20.除中国文化外,曾经在丝绸之路地带交汇过的人类文化有()①佛教文化②印度文化③玛雅文化④古腊文化⑤波斯文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21.(2013·重庆A卷·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过去匈奴破月氏,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当时有汉中人张骞应募。……由于所经均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材料二:丝绸之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道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最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现有—个意大利旅行团打算沿丝绸之路来中国,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条旅行路线。(3)你能给这条商路重新命名吗?说说你的理由。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材料二:汉通西域以后,开通了闻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在这条要道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的“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的机构叫什么?(2)材料二中的“要道”指的是什么?(3)请你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4)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想使这条“要道”重拾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请回答:(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经过地B:。两关:C:,D:。(2)材料一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3)最早出使西域并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4)如何评价丝绸之路?(5)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6)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参考答案1.B2.D3.B4.A5.A6.D7.C8.C9.A10.A11.B12.B13.A14.B15.A16.B17.A18.B19.D20.B21.左框B右框A23.(1)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2)丝绸之路。(3)张骞或班超,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精神。(答出两点即可)(4)示例:兴修公路铁路,发展交通;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发挥当地的矿产资源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注意保护环境;大力发展教育;等等。(答出两点即可)图一www.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袁浦中学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导学案编号19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了解丝绸之路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主要措施。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学习重点】再现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学习难点】感受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融之路。【使用说明】1、翻阅课本P68-71,圈画重点。2、完成导学案。【重现:丝路何其遥远】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你发现:。找一找,丝路经过的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国家有哪些?【探讨:丝路何以畅通?】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外交、军事、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①外交上:。②军事上:。③行政管理方面:设、、、四郡。设置。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西汉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史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史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书 西域传》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通过本大题的探究,请你梳理汉王朝具备的良好的条件与丝绸之路的畅通、经贸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秩序等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观察:丝路壁画显魅力】这些壁画反映了丝路通畅后西域地区人民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访:汉代丝路古镇】根据你们小组收集的资料,向同学分享你们选择的丝路古镇的盛况。我们选取的古镇名称:历史信息:1、张骞从()西行,最终到达()。2、汉丝绸之路起点为(),终点至()。牧马图(共35张PPT)《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 张骞回国后,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包括大宛的情况。他说,大宛下属大小村镇七十多个,人口有几十万,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当地出产汗血马,样貌神骏,奔跑时出汗如血,它们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为什么汉代的绢会出现在古代罗马?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的皇帝凯撒在一次观看戏剧时身穿一件红色的丝袍,全场的观众为之倾倒,中国丝绸深深地吸引了欧洲人。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丝路何其遥远远丝路何以通畅丝路何处显魅力重现:丝路何其遥远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1、张骞从()西行,最终到达()。2、汉丝绸之路起点为(),终点至()。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继续向西延伸,直至欧洲,路途更加遥远。长安大月氏长安大秦探究一:丝路何其遥远你发现: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直线距离超过10000公里天山山脉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昆仑山脉结论:路途遥远,地形恶劣,艰苦。找一找,丝路经过的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找一找,丝路经过的今境外部分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印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材料一:汉朝时与西方的物品交流西方汉朝丝绸、陶器、铁器、漆器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毛皮、香料、药材、珠宝材料二:汉朝时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影响一:是东西方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影响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波斯马球、罗马魔术)影响三:沟通亚欧两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交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行政管理方面: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设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探讨:丝路何以通畅?史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史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书 西域传》根据史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军事: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经济:屯田开垦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鼓励对外贸易,设官邸接待,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汉朝大一统丝绸之路通畅社会稳定民族融合经贸发展促进保障推动巩固关系: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驿使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这些壁画反映了丝路通畅后西域地区人民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犁耕图牧马图扬场图采桑图扬场图没有以过多的笔墨去刻画正在扬场的主要人物,而是把焦点集中在麦垛及场院中啄食的双鸡。这不仅衬托出一派丰收的气象,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嘉峪关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牧马图描绘的是当时牧马的情景,牧马图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马匹神骏雄健,属来自西域的品种。这幅画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犁耕图反映了当时使用的一种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此后,耦犁构造有所改进,出现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辕。驶牛技术的娴熟,又可不再需人牵牛。从汉代墓葬壁画和画像砖中的牛耕图及陪葬的牛、犁明器看,从西汉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图3-39就反映了这种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龟兹妇女采桑图十分逼真地描绘了当时劳动妇女采桑养蚕的场面。汉代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壁画说明,这一地区当时桑蚕业相当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影响较深。这些壁画反映了丝路通畅后西域地区人民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犁耕图牧马图扬场图采桑图西域生产方式受中原农耕文明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从邮政的内容方面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简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证。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驿使图》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丝绸之路上。驿使图提取以上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及对“丝路何以通畅”问题探讨的成果,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丝路古镇的魅力探究三丝路何处显魅力武威敦煌汉代长城楼兰故地龟兹故城遗址敦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龟兹(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寻访:汉代丝路古镇古镇名称:历史和地理信息: 龟兹为我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辖4镇、16府、72州之地。 龟兹国,古西域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消失的原因: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变化战争的破坏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城”“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丝路古镇——武威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自然景观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友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古老的丝绸之路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它所倡导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还在继续,它达到的东西方国家共同发展的目的依旧是各国孜孜不倦的追求!1、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P49---51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P56--571、政治上:4、经济上:6、思想上:2、法律上:5、交通上:3、文化上: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焚书坑儒大修驰道,统一车距统一法律(田律、盗贼令)自我测频P72(1)推恩令(2)监察制度(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营。(1)采纳董仲舒的意见“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1、政治上:2、经济上:3、思想文化上:2、D3、不同: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匈奴主动和亲。原因: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增强。4、作业本P41最后一题北方游牧民族地区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农耕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状况,北方少数民族开始接受和学习汉族文化。5、(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方。(2)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史记》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组成。“本纪”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世家”记载诸侯;“表”用来简列时事;“书”则记述制度;“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丝路重镇库车.mp4 楼兰古城.flv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练习).doc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doc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备.ppt 龟兹遗址.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