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刘少奇在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这一场景发生于哪一历史时期?(2)该大会做出了哪些重要决定?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产生了国家重要领导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周恩来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毛泽东致开幕词时宣布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当时国家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说明旧中国工业落后,特别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为改变旧中国这种面貌,我们实施了什么计划?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背景:时间:基本任务:成就:意义: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的状况。1953年—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频;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阅读图片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时期建设成就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相继竣工;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长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密切了西南、西北广大地区同全国各地的联系。从图片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农民丈量分配土地(1)上述两幅图片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土地改革后,当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私有,但是现在中国农村的土地是属于农民私有的吗? 土地改革(3)农民土地私有向土地公有转变经历了哪一历史事件?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通过上述两幅图并结合P32页内容,思考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原则、组织形式是什么?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1月开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改造结果: 个体所有制(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公私合营(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猜猜看,图片中的事件可能发生在哪一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2)想想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在哪一年?为什么?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底)标志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年 ---- 1956年底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意义: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练习巩固1.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2.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强迫没收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4.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5.哪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变革? (2)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这次变革中的什么内容? (3)这次变革最为突出的意义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