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第二节 增强生命的韧性【精品课件30张PPT 教案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第二节 增强生命的韧性【精品课件30张PPT 教案 素材】

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节
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学设计
课题
增强生命的韧性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重视生命,能够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认识到挫折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能够正确看待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战胜挫折,不断发掘生命力量,培养坚强的个性,懂得借助外力。
知识目标:挫折的含义,挫折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生命力量的含义,发掘自身生命力量的积极意义,懂得借助外力发掘自身生命力量。
重点
挫折认知的作用?
挫折的消极影响?
挫折的积极意义?
发掘自身生命力量的积极意义?
难点
挫折认知的作用?
挫折的消极影响?
挫折的积极意义?
发掘自身生命力量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
你是怎样处理生命中的挫折的?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分享一句话与君共勉: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奥丅斯卡·王尔德
观看视频
引出对挫折的认识
讲授新课
活动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关键问题:
什么是挫折?
挫折认知的作用?
挫折的消极影响?
挫折的积极意义?
最早语出《晋书·羊祜传》:"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
你知道这些不如意是什么吗?
其它出处:
南宋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1207)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挫折: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探究与分享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张大可《三国史》:长阪之战,刘备丢失全部辎重和本部兵马,两个女儿被曹纯活捉。刘备的甘夫人及子刘禅,在赵云的奋力保护下才得脱险。)
同样是兵败,同样是挫折,为什么项羽和刘备的做法不同?
项羽认为兵败自己就失去了一切,再也不可能卷土重来。刘备面临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丧气,相信自己。
每个人对待挫折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挫折认知: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挫折的认知不同。
挫折三要素:
挫折情境:外部情境或外面条件
挫折认知: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
挫折反应:人在挫折情境下产生的情绪感受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探究与分享

你见过有人遭遇挫折后,开怀大笑吗?当你遭受挫折后,你会有哪种感受?
面对挫折:挫折的消极影响?
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探究与分享:
2019年6月12日,在静安区新闸路桥上就发生了非常惊险的一幕:初中生杨天(化名)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家中被父亲训斥了一顿后,一时想不开,独自跑到桥上准备跳河轻生。民警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番耐心劝解和紧张施救后,把孩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如果让你规劝这个学生,你会和他说点什么?
请你记住:生命只有一次,挫折却有很多,一次考试不算什么,我们的人生会经历很多考试,只要我们努力去准备,下一次考试就能看到阳光,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生,我们的命运是战胜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己。
19世纪法国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丹麦闻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往返敬那个诽谤者。
这三个事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挫折的积极意义?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马克思

了解材料
引出什么是挫折
活动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关键问题:
生命的力量?
发掘自身生命力量的积极意义?
如何借助外力发掘自身生命力量?
为什么挖掘生命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欣赏视频 思考问题
李王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依靠的是什么?
我来回答:
李王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天生的不服输的精神,先天的挫折没能打败她,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成就人生辉煌。
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的积极意义
还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不愿意哭泣了吗
?
我们可以更坚强
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战胜挫折的经历
探究与分享
1848年10月,恩格斯(1820-1895)因《新莱茵报》事件被通辑躲到日内瓦。当时,马克思任《新莱茵报》的总编,而恩格斯是编辑之一。恩格斯身无分文,向马克思求援,马克思将身边仅有的十一塔勒以及一张五十塔勒的借条寄给了对方。虽然恩格斯的父亲是位企业家,并在家乡拥有很大的纱厂,可由于年轻的恩格斯一直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并未得到家中太多援助,导致经济状况一直不佳,这种情形直到1852年他在曼彻斯特的企业工作后才得到彻底解决。
1852年,恩格斯作为家族代表开始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做事。他认为这样可以在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起初,他没有固定工资,而是从父亲那里得到每年200英磅的生活费,后来可以从公司得到年薪100英磅和5%的分红。50年代中期,分红提高到7.5%,到1860年又提高到10%。在1854-55年,这相当于年收入265英磅左右,到1856-59年,年收入又从500英磅左右增加到1000英磅。
从两位伟人的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什么?
即使是为人,也有困难的时候,也有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时候,这就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
学会借助外力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求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我们增强生命的力量。
欣赏视频
引出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增强生命的韧性,需要我们认识什么是挫折,挫折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同时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培养坚强的意志,懂得借助外力增强生命的力量,使我们的生命更坚强。
板书

课件31张PPT。欣赏视频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
你是怎样处理生命中的挫折的?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分享一句话与君共勉: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奥丅斯卡·王尔德增强生命的韧性道法课堂八年级上第十课第一节Zeng qiang sheng ming de ren xing生活难免有挫折
关键问题:
什么是挫折?
挫折认知的作用?
挫折的消极影响?
挫折的积极意义?
最早语出《晋书·羊祜传》:"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其它出处:
南宋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1207)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你知道这些不如意是什么吗?挫 折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乃至失败。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探究与分享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张大可《三国史》:长阪之战,刘备丢失全部辎重和本部兵马,两个女儿被曹纯活捉。刘备的甘夫人及子刘禅,在赵云的奋力保护下才得脱险。)探究与分享同样是兵败,同样是挫折,为什么项羽和刘备的做法不同?项羽认为兵败自己就失去了一切,再也不可能卷土重来。刘备面临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丧气,相信自己。
每个人对待挫折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挫折认知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挫折的认知不同。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挫折的认知不同。挫折三要素挫折情境:外部情境或外面条件
挫折认知: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
挫折反应:人在挫折情境下产生的情绪感受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探究与分享你见过有人遭遇挫折后,开怀大笑吗?当你遭受挫折后,你会有哪种感受?
?面对挫折挫折的消极影响?
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2019年6月12日,在静安区新闸路桥上就发生了非常惊险的一幕:初中生杨天(化名)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家中被父亲训斥了一顿后,一时想不开,独自跑到桥上准备跳河轻生。民警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番耐心劝解和紧张施救后,把孩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探究与分享如果让你规劝这个学生,你会和他说点什么?请 你 记 住生命只有一次,挫折却有很多,一次考试不算什么,我们的人生会经历很多考试,只要我们努力去准备,下一次考试就能看到阳光,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生,我们的命运是战胜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己。19世纪法国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丹麦闻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往返敬那个诽谤者。 这三个事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挫折的积极意义?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马克思发掘生命的力量
关键问题:
生命的力量?
发掘自身生命力量的积极意义?
如何借助外力发掘自身生命力量?
为什么挖掘生命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欣赏视频思考问题李王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依靠的是什么?我来回答李王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天生的不服输的精神,先天的挫折没能打败她,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成就人生辉煌。
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挖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的积极意义
还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不愿意哭泣了吗
?我们可以更坚强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战胜挫折的经历探究与分享1848年10月,恩格斯(1820-1895)因《新莱茵报》事件被通辑躲到日内瓦。当时,马克思任《新莱茵报》的总编,而恩格斯是编辑之一。恩格斯身无分文,向马克思求援,马克思将身边仅有的十一塔勒以及一张五十塔勒的借条寄给了对方。虽然恩格斯的父亲是位企业家,并在家乡拥有很大的纱厂,可由于年轻的恩格斯一直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并未得到家中太多援助,导致经济状况一直不佳,这种情形直到1852年他在曼彻斯特的企业工作后才得到彻底解决。探究与分享1852年,恩格斯作为家族代表开始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做事。他认为这样可以在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起初,他没有固定工资,而是从父亲那里得到每年200英磅的生活费,后来可以从公司得到年薪100英磅和5%的分红。50年代中期,分红提高到7.5%,到1860年又提高到10%。在1854-55年,这相当于年收入265英磅左右,到1856-59年,年收入又从500英磅左右增加到1000英磅。从两位伟人的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什么?即使是为人,也有困难的时候,也有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时候,这就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学会借助外力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求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我们增强生命的力量。本课小结本课主要讲述增强生命的韧性,需要我们认识什么是挫折,挫折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同时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培养坚强的意志,懂得借助外力增强生命的力量,使我们的生命更坚强。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