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56

58

66

7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
78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徘徊
新时期
  1979年1月1日的《时代》,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一、“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拨乱反正的任务很艰巨
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继续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影响:使“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在许多方面得以继续,继续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很本否定了“两个凡是”;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资料1说明,与同时期的大国(如美国、苏联)相比,中国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
资料2说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战后,日本依靠美国的扶植和自身的发展,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新加坡、韩国等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型产业,随后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虽然进行了“一五”计划,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科学技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根据资料,联系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各国发展的经验,谈一谈当时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等等。
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
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
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人把这次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归纳一下,全会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彻底抛弃了长期以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②从党的工作中心看,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④从发展动力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
⑤从文化方面看,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次
重大转折的会议: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
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
设时期。
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④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第二次在毛泽东领导下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中共历史上的两次历史转折:
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伟大的转折
知识回顾:
中国历史上的历史转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3、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伟大的转折
中共领导开辟的两条特色道路
道路名称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特点
历史任务
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新时期
毛泽东
邓小平
农村包围城市
改革开放
反帝反封建
实现现代化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取得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理论和实践结合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点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四、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1年,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思想基础
内容
意义:
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方针。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