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课件23张PPT+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课件23张PPT+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知道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政策及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2. 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3.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族关系的政策,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原因,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佛教在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 世纪,西藏地区的 逐渐兴起。 统一 一再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
满足了松赞干布的愿望,决定将 嫁给他。
2. 不畏艰难,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3. 时的高僧在 学习、求取佛经,归国后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这些经卷成为研究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写成《 》,记录了西域和印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是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阅读P93,归纳唐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探究二:阅读材料探究玄奘西行的影响
材料一: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材料二:“《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身经历的110个以及传闻听说的28个城邦、国家、地区的历史地理,其中对地理位置、山川地形、城镇都邑、道路关隘的记载,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中西交通路线时比定地名的指针。《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按玄奘经行的路线记述,更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外陆路交通路线的脉络。”
——介永强《佛教与中古中外交通》·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探究三: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事件内容 所处时间 出发点 目的地 目的 相同贡献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各项与下图人物直接有关的是
A.创立科举制度
B.开创“贞观之治”
C.开创“开元盛世”
D.统一青藏高原
2.“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突厥
3.“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头驯良的牦牛来欢迎您!”这首民歌中的“您”所指的历史人物是
A.空海 B.鉴真 C.文成公主 D.唐太宗
4.曰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5.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
7.右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有
A.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B.西行取经,交流中印文化
C.七下西洋,加强海外联系
D.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明
8.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 B C D
9.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高祖 D.唐太宗
10.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四、唐朝文明开放,内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年代,让我们一起徜徉在大唐盛世的辉煌中,培养我们中学生的自信和豁达的胸襟。
【对内:开明自信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步辇图》

(1)《步辇图》反映了吐蕃使者向唐求婚的情景。吐蕃为什么向唐求婚?坐在步辇上的人是谁?

材料二:吐蕃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2)吐蕃为什么要赞美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对外:双向交流的对外政策】
材料三:

(3)材料三左图中“盲目航东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4)结合本课内容,举例说出材料三右图中“舍身求法”的人是谁?他去哪里求法?后人依照他的经历,写出了一部什么小说?说说他的贡献。材料三两幅图中所说的人物,他们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7 吐蕃 松赞干布 吐蕃 唐太宗 文城公主 鉴真 玄奘 天竺 大唐西域记
二、1. ①设立都护府管辖少数民族地区。②疆域空前辽阔,并与少数民族联系密切。③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800多个府、州、县。
2.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他也将中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 唐太宗时 长安 天竺 外出引进先进文化 唐玄宗时 扬州 日本 外出传播本国精华 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练习巩固
唐朝文明开放,内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年代,让我们一起徜徉在大唐盛世的辉煌中,培养我们中学生的自信和豁达的胸襟。
【对内:开明自信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步辇图》

(1)《步辇图》反映了吐蕃使者向唐求婚的情景。吐蕃为什么向唐求婚?坐在步辇上的人是谁?

材料二:吐蕃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2)吐蕃为什么要赞美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对外:双向交流的对外政策】
材料三:

(3)材料三左图中“盲目航东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4)结合本课内容,举例说出材料三右图中“舍身求法”的人是谁?他去哪里求法?后人依照他的经历,写出了一部什么小说?说说他的贡献。材料三两幅图中所说的人物,他们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
1.D 2.C 3.C 4.D 5.C 6.C 7.B 8.D 9.D 10.A 11.B
四、(1)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
(2)文成公主人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 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东渡日本传授佛法。表明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4)玄奘;天竺;《西游记》。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5张PPT)
新知导入
东突厥
西突厥
吐 蕃
唐朝周边民族
新知导入
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
——《资治通鉴.唐纪》
唐的民族政策
新知讲解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阅读课文P92,面对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作为唐朝统治者应该
怎么处理?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新知讲解
文成公主入藏
新知讲解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结合教材内容和诗歌,你能看出文成公主为吐蕃人民
做出了哪些贡献?
新知讲解
影响: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思考: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
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
唐蕃会盟碑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
新知讲解
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金城公主入藏
新知讲解
阅读P93,归纳唐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①设立都护府管辖少数民族地区。
②疆域空前辽阔,并与少数民族联系密切。
③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800多个府、州、县。
新知讲解
“在写实主义的叙事中,玄奘不再是身披大唐皇帝御赐袈裟、奉旨游学的高僧,而是在唐初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私自出关、发愿西行的“偷渡者”。在玄奘自长安启程的一场戏里,他背着行囊混入灾民之中,被人潮裹挟着来到象征命运的岔路口,人潮往前而去,玄奘往西而去。真实的取经之路既无高徒护送,也无妖魔阻拦,而是一人一马念着佛号和经文,独自踏向未知的迷途。”
齐伟——《<大唐玄奘>:识骨寻路的“偷渡者” 》
新知讲解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新知讲解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他也将中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的影响
新知讲解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身经历的110个以及传闻听说的28个城邦、国家、地区的历史地理,其中对地理位置、山川地形、城镇都邑、道路关隘的记载,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中西交通路线时比定地名的指针。《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按玄奘经行的路线记述,更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外陆路交通路线的脉络。”
——介永强《佛教与中古中外交通》·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玄奘的天竺之行还有什么贡献呢?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新知讲解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
鉴真东渡
目的:

时间:

次数: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玄宗时期
先后六次尝试东渡
新知讲解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1
2
3
4
5
6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鉴真东渡影响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
新知讲解
唐太宗时
唐玄宗时
扬州
长安
外出引进先进文化
天竺
日本
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外出传播本国精华
事件内容 所处时间 出发点 目的地 目的 相同贡献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新知讲解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基础
条件
板书设计
民间交往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政府交往:
遣唐使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
对外关系
民族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开明的民族政策
当堂训练
C
C
1.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2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当堂训练
3.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 C.玄奘 D.鉴真
C
B
4.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