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导学案【学教目标】1.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2. 识读《北宋形势图》等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阅读课本以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和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学会历史事件的叙述方法。通过探究赵匡胤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3.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教学重难点】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内容和影响。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960年,后周禁军首领 (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 (今开封),史称北宋。2.吸取五代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 的措施。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具体措施: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编设 ,还陆续解除 的权力。3.采取 政策,削弱 权力、降低其地位,与此同时,文官、文士的地位却明显提高。二、问题探究探究一. 根据教材内容和幻灯片资料,归纳宋太祖赵匡胤的“烦恼”的主要历史因素。探究二: 自主学习:阅读99页内容完成下表项目 目的 措施兵权 行政权 中央: 中央: 地方: 地方:财政权 探究三: 结合上面表格讨论: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三、练习巩固1.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个个坐标。下表所列词汇中“重文轻武、交子”对应的朝代是( )时期 词汇秦朝 半两钱、小篆 重文轻武、交子淸朝 军机处、京剧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3.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武轻文 C.重文轻武 D.休养生息4.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将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 B.重农抑商 C.奖励耕战 D.重文轻武5.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 60035人,平均每年约 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6.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7.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8.《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9.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赢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人在宋朝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读书人。”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材料一: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絶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1)“这场兵变”指的是哪一次兵变?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二:初,太祖谓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1)结合材料,针对赵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国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高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到了宋朝的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3)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 自主学习赵匡胤 东京 中央集权 禁军 重文抑武 武人二、1. 政权并立、危机四伏;政权更迭、各个短命;武将夺权、前车之鉴2. 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统调分离;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取消节度使税收的权利,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3. (1)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3)人民负担加重。三、1.D 2.B 3.C 4.D 5.A 6.A 7.C8.D 9.D四、(1)陈桥兵变。960年。 (2)军事:①削夺朝中大将兵权;②设枢密院,主官基本上由文官担任;③遇有战事,一般由文官率兵出征和担任主帅;④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政治:①重用文臣,抑制武将,削夺节度使的行政权、兵权、财权;②设“二府三司”,三个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由皇帝决定。经济:设转运使,负责将各地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等。 (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新知导入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时间:国号:都城:皇帝:宋(北宋)960年东京(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新知讲解太祖特烦恼!!!新知讲解伺环夷四其一:政权并立、危机四伏!北宋形势图新知讲解其二:政权更迭、各个短命!其三:武将夺权、前车之鉴!新知讲解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君臣密谈、谋划天下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新知讲解“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作者:[清]秦缃业、卷五十三、第311页统调分离新知讲解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统调分离;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文臣知州,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取消节度使税收的权利,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自主学习:阅读99页内容完成下表项目 目的 措施兵权 行政权 中央: 中央:地方: 地方:财政权 新知讲解皇帝中央政事堂枢密院 三司最高行政机构最高军事机构财 政行政:文臣担任知州知县军事:地方士兵调入中央财政:转运使转运地方财力地方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阅读P99做好笔记削弱了宰相权利,加强了皇权。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强干弱枝。特点新知讲解结合上面表格讨论: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1、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3、人民负担加重。新知讲解二府三司化相权新知讲解兵权皇权大大加强行政权财权新知讲解轻武重文根据材料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能否归纳出北宋政治的特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新知讲解重文轻武的表现1、兴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度2、抑武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新知讲解这个时代——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重文轻武的利与弊新知讲解重文轻武的利与弊新知讲解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积极影响王安石变法1、背景:2、目的:3、时间:4、人物:5、措施:5、影响:6、失败的原因: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名称 内容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 板书设计北宋的建立——北宋的政治陈桥兵变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重文轻武当堂训练A D 1. “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2.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当堂训练B D 3.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 A.设置通判 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4.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入微课】【视频】.mp4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导学案.doc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课件导学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