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课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24张PPT+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课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24张PPT+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课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学教目标】
1.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3.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材料一: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
材料三:真宗深念稼穑sè (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宋代 文莹《湘山野录》
结合材料探讨:为何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越北方 ?

探究二: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行省制度创立有何意义?



三、练习巩固
1. .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区的“省”来源于行省制度,它产生于( )
A宋朝 B元朝 C唐朝 D汉朝
2. .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节度使 D.通判
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银票 B.法币 C.交子 D.会子
4.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5.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6.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开始兴起于( )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隋朝时期D.唐朝时期
7.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 )
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中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9.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城,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无徽不成商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湖广熟,天下足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北方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 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 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材料四: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说说蒙古族的起源情况。结合课本知识,说说蒙古族没有统一前的状况是怎样的。



(2)谁统一了蒙古族?结合材料二说说这位领袖登基的概况。他能够统一蒙古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意义?




(3)在蒙古统一后,该领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同政权?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1.农业:苏湖熟,天下足;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扩大;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 、农田水利发展;优良的水稻品种(占城稻。
2. 手工业: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成为畅销世界的产品,“瓷之国”。
3. 商业:城市居民区、商业区界限消除;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商标、广告已经出现;出现贸易集市
4.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二、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力;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政策倾向:宋统治者的政策推进
三、练习巩固
1.B 2.A 3. B 4. C 5.B 6. A 7. A 8. C 9.C
四、(1)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的重视与支持(4)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及工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6张PPT)
新知导入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 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
新知导入
阅读教材:归纳宋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苏湖熟,天下足;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扩大
2、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改进 、农田水利发展;
3、优良的水稻品种(占城稻。
1、棉纺织业发展
2、造船业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3、陶瓷成为畅销世界的产品,“瓷之国”
1.城市居民区、商业区界限消除;
2、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商标、广告已经出现。3、出现贸易集市
1、海上丝绸之路
2、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
3、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海外
贸易
新知讲解
(占城稻图)
新知讲解
(《文会图》 宋徽宗 宋朝第八位皇帝)
品饮之雅上自皇帝,下至民众,举国皆崇,茶到此时,方成国饮。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鲞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北方历史上三次战乱,使南方人口逐渐超越北方
南方人口又一次因战乱增加。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新知讲解
劳动力增加为南方农业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纺织生产技术;
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新知讲解
南方农业发展的保障?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认真阅读教材,手工业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 “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
新知讲解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图)
新知讲解
商业贸易繁荣
广州
泉州
西太平洋
印度洋
新知讲解
商业贸易繁荣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新知讲解
淮河
秦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新知讲解
材料一:(西汉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南北朝时)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






新知讲解
材料一: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
材料二:真宗深念稼穑sè (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宋代 文莹《湘山野录》
板书设计
东晋南朝时期
唐代中后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当堂训练
D
C
1. .占据宋代粮食作物产量首位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水稻
2.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当堂训练
3.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B
A
4. .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开始兴起于( )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隋朝时期D.唐朝时期
当堂训练
3.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B.辽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A
B
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是( )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当堂训练
3.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上,《忽必烈传》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D设立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A
D
4.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南北统一 B管理各民族
C发展农业生产 D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