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课件24张PPT+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课件24张PPT+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 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②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2.①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②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③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3. ①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②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夏、北宋是三个并列的政权,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难点:掌握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的和战能够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辽的建立:916年, 建立契丹国,定都临潢府(后称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947年,契丹国改称 。
2. 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在寇准和 的领导下击退辽军,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 ”,此后,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元昊称帝,建都 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 。
4.西夏和北宋发生过多次战争,1044年达成和议。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 ”,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根据材料合作探究
1.完成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 族 都 城

北 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 夏
2.读教材,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




3.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主要有哪些方式?





探究二:根据雄州榷场的贸易情况,分析“澶渊之盟”给辽带来了哪些好处?
榷场将此前因战争而时断时续的宋辽边贸固定化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等地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辽统治阶层意识到,只有与宋修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
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2017年第12期《 人民周刊 》)



三、练习巩固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5. 图1一图4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6.
下图中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7. 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 观察右图《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契丹与西夏都与北宋订立了和约
B.契丹与西夏效仿中原制度建立官制
C.契丹与西夏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契丹与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9. 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原因是 ( )A.北宋臣服于辽
B.辽统治者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
C.汉人“既来之则安之”
D.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

四、阅 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囯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1)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吗?它是哪两个政权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3)评价历史问题应该科学而全面,我们经常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一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这一思想?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1)耶律阿保机 辽(2) 宋真宗 澶渊之盟 (3) 兴庆 西夏 榷场
二、1.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960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2. 增加了辽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辽农产品供给压力。有利于辽吸纳中原先进文化。
三、练习巩固
1.A 2. B 3. A 4. D 5.B 6. D7. C 8.D 9.B
四、(1)“澶渊之盟”。此和议是北宋在澶州打退辽军,双方和议后签订的。
(2)提示:他认为一方面用金钱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议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他说得对,但更应明确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重要。他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它比一个朝廷的面子或尊严更重要。
(3)春秋时期老子最早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6张PPT)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
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契丹族与党项族
新知讲解
结合课本,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契丹族与党项族
政权
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新知讲解
读教材,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契丹文字
西夏铜牌
契丹族与党项族
新知讲解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与北宋的战和
保持友好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祖
宋攻辽失利
采取防御政策
宋太宗
澶州之战
宋真宗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概括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新知讲解
宋辽矛盾---幽云十六州(历史原因)
后唐末帝李从珂杀后唐闵帝后,自立为帝,后来石敬瑭迫于李从珂的猜疑,决意谋反,后晋的石敬瑭为了讨好契丹,企图得到契丹的帮助来对抗后唐,于是向契丹主耶律德光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石敬瑭称帝后,就将幽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
战略要地
辽与北宋的和战
新知讲解
澶渊之盟是在宋朝有利的情况下签订的,是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北宋的财政困难。
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此后的一百二十多年中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战争,社会得以相对安定。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què ) ,互市贸易。
新知讲解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至雄州交割。
4、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 渊 之 盟
辽与北宋的和战
新知讲解
榷场将此前因战争而时断时续的宋辽边贸固定化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等地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辽统治阶层意识到,只有与宋修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
大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2017年第12期《 人民周刊 》)
根据雄州榷场的贸易情况,分析“澶渊之盟”给辽带来了哪些好处?
增加了辽的财政收入。
缓解了辽农产品供给压力。
有利于辽吸纳中原先进文化。
辽与北宋的和战
新知讲解
(河北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岁获四十余万。
——《宋史》志·卷一百三十九
富弼乃议榷场之货,百有五十万。
——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
译文:(北宋名相)富弼在说到榷场贸易时提到,(每年宋辽贸易额)约有150万。
辽与北宋的和战
新知讲解
960
1125
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金灭辽
1004
北宋与辽并存
165年
和平交往
121年
主流
化干戈为玉帛是民族交往的智慧
辽与北宋的和战
新知讲解

北宋
西夏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根据材料,宋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休战事 定君臣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新知讲解
材料: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依据史料及课本,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新知讲解
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有哪些方式?
昭君出塞,文成、金城入吐蕃
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南迁
秦汉时北击匈奴、唐朝反击突厥
和平
战争
盟约
和亲
汉化
战争
碰撞中的交融
新知讲解
碰撞中的交融
合作探究
要求:

1、根据导学案分组探究
2、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推荐发言人
碰撞中的交融
新知讲解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唐朝时,(党项族)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学习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
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之后,使用了许多汉族士人,如康默记、韩延徽、韩知谷等人,仿照汉制为辽国制定一些典章制度。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政治组
碰撞中的交融
新知讲解
辽制定了一种胡汉分治的制度。统治契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一律使用契丹旧制;统治汉人和旧渤海国人则使用汉制。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辽、西夏境内民族构成表
辽是如何管理境内不同民族的?
政治组
碰撞中的交融
辽 契丹族、汉族、女真族、蒙古族、渤海人等
西夏 党项族、汉族、吐蕃、回鹘等
新知讲解
这一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有何重要的历史影响?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境内的各政权同周边各族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社会风俗相互影响,使我国各族形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为元朝的大统一准备了重要条件。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促进民族交融,为元朝统一准备重要条件。
政治组
碰撞中的交融
新知讲解
经济组
教材找出其它反映当时民族间经济交流的史实。
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
——《续资治通鉴长编》
辽统治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10世纪中期,辽统治地区已呈现,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
课堂练习
观察契丹和西夏文字,再对比唐朝文字,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文化组
1
汉字之形
碰撞中的交融
板书设计




碰撞中的融合
西夏(党项)
辽(契丹)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安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北宋(汉)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当堂训练
A
B
1. .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当堂训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D
C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