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课件21张PPT+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课件21张PPT+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导学案
【学教目标】
1.知道北宋都市生活的特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
2.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与探究,学生能够认识到传递历史信息有多种方式,还原历史需要艺术作品、文物和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北宋城市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北宋城市商业街的街景和市民日常生活状态,知道宋代都市生活的特点。
难点:初步掌握看图探史的方法,树立民族自豪感。
一、自主学习
1.高级酒楼叫 ,小饮食店叫 。
2.北宋时期, 是连接 和 的重要河流,是中原通向东南的 。
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朝的 。
4.我们现在的说书就开始于 。当时,人们最爱听 “ ”和 “ ”。“ ”讲一些百姓的爱情故事和清官侠盗的公案故事。“ ”最流行的是“讲三分”“卖五代史”。
二、合作探究:东京商业繁盛的原因。



三、练习巩固
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 ( )
A.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 · B.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
C.南宋都城临安的繁荣 D.元朝都城大都的繁荣
2.从右图场景中,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
②人们出行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骑马、坐轿等
③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活动很普遍而且内容丰富
④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受到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宋代都市 ( )
A.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B.千姿百态的节日风俗
C.风格各异的房层建筑 D.形式式样的对外交往
4. 《清明上河图》所绘的文化娱乐场所很多,其中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被称为 ( )
A.坊 B.瓦子 C.勾栏 D.市
5.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这反映北宋( )
A.农业发展迅速 B.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繁荣 D.手工业很兴旺
6. 当今《百家讲坛》、《评书联播》等节目广受好评,其形式就起始于北宋。在北宋说书棚中,你能听到的内容有( )
A.岳飞抗金的历史 B.马可波罗在中国的传奇经历
C.唐太宗与魏征的君臣佳话 D.感天动地的冤案《窦娥冤》
7. 浙江温州的王超辉先生,一直坚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木活字印刷术。长方形小木框里,密密麻麻排列着一厘米见方的小棠梨木块。每个小木块上,都刻着一个反写的老宋体汉字,曲线柔美、古雅动人。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8.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权并立和各民族文化交融 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D.宋词元曲等的广泛流行
9.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唐都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北宋都城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都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材料一这幅画作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概括出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政府设立哪一机构管理对外贸易?(2分)当时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两宋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1.正店 脚店 2. 汴河 黄河 淮河 水运通道3.张择端 北宋 画家 4.北宋 小说 讲史
二、合作探究
1.经济发展;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三、练习巩固
1.B 2.A 3. A 4. B 5.C 6.C 7.C 8. C 9.B
四、(1)东京(开封)。
(2)变化: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实行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市舶司。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商品经济繁荣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3张PPT)
新知导入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新知讲解
视频反映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
市郊村野
场景二
汴河船运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按照画面叙事进展将全图分为市郊、汴河、街景三个主要部分,全景式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北宋都城的商业、交通和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含义
春天说: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
夏天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多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人群中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
秋天说: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人们在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的石碾也与秋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
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抑或是表示当时政治清明的含义。
轿顶的柳条
场景一 市郊村野
新知讲解
○清明节
清明节,……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族顶上,四垂遮映。
轿子
场景一 市郊村野
新知讲解
淮河
黄河
汴河
○河道
穿城河道有四。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
场景二 汴河船运
新知讲解
虹桥摊贩
船只
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孔桥?
由于汴河上往来船只众多,如果建造多孔桥的话,桥墩就会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单孔桥可以尽可能使大型船舶也能通过。
场景二 汴河船运
新知讲解
汴 河 ·虹 桥
场景二 汴河船运
新知讲解
商业活动时间延长,全天营业。(早市、夜市)
出现新商业区(草市)
材料一:“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材料二:“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夜幕降临,汴京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这和以前都市有了很大的变化。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北宋东京都市布局
唐朝长安都市布局
坊市分离,市定时关闭
坊市结合,店铺布全城
宋代的城市与唐代的城市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
西市
东市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①宋代城市已经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
②在营业时间上也突破了之前那种严格的时间规定,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你知道瓦子里演出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吗?
吹口哨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击鼓
勾栏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类生活场景,同学们可以从中

观察到哪些呢?
当铺
酒店
说书铺
这说明什么?
宋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旅馆:
“久住”王员外家
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其余小酒店,亦卖下酒,如煎鱼、鸭子、炒鸡兔、煎燠( yù,热)肉、梅汁、血羹、粉羹之类。每分(份)不过十五钱。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巷》?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当时有哪些交通工具?
据史料记载,当时,车、马、轿乃至婚嫁服饰、宴会器具都可租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支骆驼队来自何方?驮的可能是什么?
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
场景三 都市街景
新知讲解
东京商业繁盛的原因:
1.经济发展;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板书设计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
汴桥
汴河
季节说
当堂训练
D
D
1.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穿越时空,来到下图所反映的那个是时代,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





A.游夜市,上酒楼 B.坐牛车,住邸店
C.挂年画,贴桃符 D.逛瓦子,看电影
2. 一位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中了进士,邀请同窗一起去逛瓦舍、看杂技、听说书、上茶馆,玩得非常开心。这位读书上是( )
A.西汉人 B.隋朝人 C.唐朝人 D.宋朝人
当堂训练
3. 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大力提倡 B.国家政府的提倡
C.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农民生活的需要
C
B
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