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1张PPT。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四大发明当中除了造纸术是在两汉时期完成的以外,其余的三项都是在宋元时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馆火药印刷术棉纺织技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一、火药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1)军事应用:火箭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北宋 震天雷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的应用于战争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 1259年,宋军和蒙古军作战时,用竹筒制成,竹筒里装有火药,还放一种用石头或金属做的子弹,点着火药后,气压很强将子弹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突火枪元 火 铳明 火箭、火龙出水明 神火飞鸦明代还发明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 长108厘米。在箭支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火箭模型 明(公元1368-1644年)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chòng]。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是火铳,小口径火铳是枪的前身,大口径火铳是火炮的前身。早期大口径火铳用铜制造,所以,它又称铜火铳。(元代)铳身上阴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 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 -----德克 · 海德 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欧洲,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 —恩格斯 (2)火药的传播:13世纪,中国的火药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人在14世纪初将火药武器传到了欧洲。火药的出现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1、火药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增添人们生活的趣味(如烟花爆竹)。 2、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使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3、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火药出现的影响:二、印刷术根据视频内容讲述印刷述的演变史?隋唐的雕版印刷术北宋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的转轮排字法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等等雕版印刷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活字印刷术:毕昇(北宋)与泥活字步骤:造字、排版、印刷、拆版。进步:缺陷:省时省力,容易修改,容易保存。容易破裂,不易着墨,因此才出现木活字,铅活字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成的,因为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缺点是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转轮排字盘: 王祯(元朝)发明泥活字----木活字---2个世纪后朝鲜铜活字---铅活字 转轮排字架的主要构造,有轻质木料作成的圆桌面似的大轮盘和轮轴。轮盘直径约7尺,轮轴高约3尺。轮盘是贮存木活字的,可旋转自如。手抄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毕昇泥活字(北宋)王桢木活字(元代)雕版印刷术(隋唐)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印刷术产生的深远影响?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中国要晚了四百多年。出现: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模型 汉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汉王充《论衡·是应》 三、指南针发展: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磁针。 北宋时制造的四种磁性指南工具:悬丝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什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罗盘针南宋张仙人俑,是古代风水先生造型元代指南龟(首尾分别指向南北)出现战国 司南 开始应用北宋 指南针广泛应用南宋 罗盘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 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huì míng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kuí推测)南北。——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藩志》 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 ——英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中国最早)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在航海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意义)史料研读理解下面两段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乡可谈》“渺茫天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北宋时,出现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航海完全靠指南针,可见当时指南针应用更加广泛。◆指南针发明、应用于航海,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是欧洲开辟新航路重要条件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产生了哪些影响?指南针的传播 中国的商船频繁往来于印度、阿拉伯各国之间,于是他们也先后学会了使用罗盘针测定方向。◆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元代 黄道婆 麻布(质地粗糙)丝绸(价格昂贵) 棉布流行(柔软保暖又结实)衣料变化四、棉纺织技术 黄道婆 元朝劳动妇女 松江乌泥泾人,早年流放到海南,跟黎族人学会了棉纺织技术,并改革制成一套工具(如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纺纱效率,又把崖州被的织造方法传给镇上妇女,织出有名的“乌泥泾被”,使乌泥泾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为了纪念她,乌泥泾人建祠并祭奠不辍。对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的技术革新 毫无保留地传递先进技术贡献织制有名的“乌泥泾被”,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棉布被民众普遍使用,改善了人民生活 对比13世纪末黄道婆改造而成的三锭棉纺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图4-66可以看出,中国元代的木制棉纺车可以同时纺出三根线,这说明,黄道婆改进的棉纺技术先进,领先了欧洲大约四百年。 (比珍妮纺纱机早了400年多)三锭棉纺车 马克思说:“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前,德国有人发明了一种有两个纱锭的纺车,但能够同时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棉纺技术的出现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合适的衣料(棉布),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1、宋元时期的政治发展与经济繁荣;2、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对隋唐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4、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 ——法兰西斯·培根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光明来自东方!毫无疑问,我们一切最初的科学知识来自东方。”? -----美国科学史家? 乔治·萨顿” “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了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材料中,鲁迅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科教兴国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pptx 活字印刷术.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