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中考道法一轮复习 专题二民主与法治(课件17张PPT+练卷+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河北中考道法一轮复习 专题二民主与法治(课件17张PPT+练卷+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真题演练
1. (2019杭州)2019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共同打造《我给“两会”带个言》特别节目,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这有利于( )
①反映民意,推进民主监督
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③集中民智,推动民主决策
④扩大公民 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2019德州10)2018年9月1日,备受关注的江苏
“昆山砍人案”终于尘埃落定。昆山市检察院发布
公告,认定于海明“反杀”刘海龙的行为属于正当
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认定( )
①彰显了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
②重新界定了正当防卫的条件
③保障了防 卫者的正当权利
④鼓励人们要敢于正当防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9柳州) 2018 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刑诉法增设了缺席审判程序一章。通过法律对缺席审判作出制度安排,剑指潜逃境外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增设缺席审判程序( )
①坚持了依法行政
②增加 了公民权利
③彰显了司法公正
④捍卫了 法治尊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2019南充3)近期,“高铁霸座”“公交坠江”等一些既违背道德又违背法律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思考。有专家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构建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因为(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 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 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 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2016河北]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②法律具有强制性
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6.[2019门头沟模拟]2018年11月15日,面对被处罚乘客的威胁,江苏交警陶其冬用规范的执法程序和法律法规予以回应,并说“(视频)你可以传,我们接受监督,但不可以恶意炒作”。该段执法被赞为“教科书式执法”,交警陶其冬也因此被不少网友称作“警界李云龙”。交警陶其冬执法时理直气壮,因为( )
①他是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②他既维护、捍卫了法律的权威尊严,也尊重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③他以规范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④他正确处理了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9]石家庄模拟了“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下列对于法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加强法治建设可以杜绝违法犯罪
④依法治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8. [2019河北25(3)(4)]走进法治生活。
近年来,北京市数量庞大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隐患,社会各界要求对电动自行车加强管理的呼声日益强烈。经充分调研论证,凝聚共识,2018年9月2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需登记挂牌才可上路,凡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行驶。《条例》的出台不仅让车主有了合法身份,也让政府的交管部门摆脱了“无法可依”的尴尬。
(3)要发挥《条例》的作用,广大市民和交管部门应该怎样做? (2分)


(4)由(条例)的制定、实施看政府权力的获得、行使、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分)









中考预测

材料一:2019年7 月2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小果案启动再审,被查涉案公职人员和重要关系人增至20人。无论是其由死刑被改判为死缓,接着又被改判为有期徒刑,还是在狱中多次被减刑,背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违法犯罪交易,相关人员收受贿赂、徇私枉法,导致作恶多端的孙小果一度逍遥法外。
(1)孙小果案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带来了哪些警示? (4分)




材料二:2019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既承续了中华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优良传统,又是推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重要举措。
(2)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角度,说明国家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理由。(3分)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的回答,概括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2分)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部分
1——7 A C D D B D A
8、(3)答:作法①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条例》。
②交管部门严格按《条例》执法。

(4)答:认识
①政府权力由法律授予。(或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政府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或政府应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中考预测部分
(1)答:①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
②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必须坚持
(2)答: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3)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教案
课题 专题复习二:民主与法治
考点分析 法治国家建设、依法行政、公民参与 法治建设等都是高频考点。本课时多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问题、新修订的法律、法律相关的热点话题来设题。可以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意义以及怎样落实这一方略等。也可以联系某些社会法治事件考查公民守法、依法行政的知识、法律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掌握考点,夯实基础。 2、掌握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 3、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主制度与民主形式;厉行法治的要求。
教学难点 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2分钟) 1、新闻导入2、出示课题及核心词 3、出示课标要求 学生齐读核心词及课标要求 把握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明确目标。
知识 梳理, 建构 体系 (15分钟) 请同学们用15分钟的时间,根据问题提示,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看课本,整理知识框架 使知识不再碎片化,形成体系。
学生自读课本,梳理知识,绘制知识结构图。 学生做的知识网络图,自荐上台展示介绍。师生进行纠错、质疑、点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认知与构建。 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
出示教师自己做的知识结构图,串讲本专题内容,重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倾听、思考、理解、记忆。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记忆知识。
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2分钟) (一)核心观点: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4、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5、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6、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就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8、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0、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11、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重点记忆、背诵。 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真题演练能力提升 (15分钟) 后附真题演练卷 学生闭卷做题自我检测 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时政链接中考预测(3分钟) 材料一:2019年7 月2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小果案启动再审,被查涉案公职人员和重要关系人增至20人。无论是其由死刑被改判为死缓,接着又被改判为有期徒刑,还是在狱中多次被减刑,背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违法犯罪交易,相关人员收受贿赂、徇私枉法,导致作恶多端的孙小果一度逍遥法外。 孙小果案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带来了哪些警示? (4分) 材料二:2019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既承续了中华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优良传统,又是推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重要举措。 (2)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角度,说明国家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理由。(3分) 据上述材料及问题的回答,概括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2分) 学生做题、判卷、展讲、纠错。 通过结合时政素材,出题设问,培养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7张PPT)
专题复习(二)

民主与法治
新闻导入 明确目标
视频:《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核心词
1、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参与
3、民主意识
4、良法善治
5、全面依法治国
知识能力目标:
1.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 以来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识记)
2.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是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的 本 质特征(识记)
3.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可 以 实 现 和 保 障 最 广 大 人 民群众的利益。(理解)4.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的形式。(应用)5. 增强公民的民主意 识。(探究) 6.法治意味着依法治 理。(识记)7. 法 治 要 求 良 法 善 治。(理解)8.法治的必要性、重 要性。(理解)9. 依 法 治 国 战 略 的 提出和完善。(识记)10.建设法治中国的 要求。(理解)11.法治政府及建设 法治政府的要求。(应用)
12.厉行法治是对全 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应用)
13.国家和社会治理 需 要 法 律 与 道 德 共 同 发 挥作用。(理解)
课标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是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 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自 觉增强民主意识。
3.认同推进法治国家、法 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知识梳理 建构体系
问题引领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3.人民民主的真谛。
4.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5.保障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
6.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7.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8.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原因及意义。
9.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0.法治的重要性。
11.法治的要求。
12.政府的作用、宗旨、工作要求及其权力的来源。
13.法治政府的内涵。
14.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及要求。
1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17.如何厉行法治。
18.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知识梳理 建构体系


追求民主价值


第三课
生活在民主国家
参与民主生活
民主的
足音
行使民主权利
增强民主意识
价值要求
民主历程
本质特征
新型的
民主
公民参与
形式
做法
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选举
价值实现
作用影响
真谛
形式
制度保障
民主形式民主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人民社会国家
好商量众人
商量
民主选举协商民主
人代会制等四项制度
含义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形式
要求
制度保障
意义




第四课
夯实法治基石
凝聚法治共识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
法治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法治蓝图
政府的作用
提供公共服务
意义
如何做
是什么样子的
如何 实现
经济社会人民生活
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六字方针
管理社会生活
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宗旨
公民
建设法治中国
善治
良法
法治意义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
定义
依法行政
定义
核心
三张清单
公民如何做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社会
法律与道德结合

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形式
民主制度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良法
善治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政府
两院
人大等
文化环境与文化导向




全面依法治国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法治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三者统一
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
核心观点 重点记忆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
5、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就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9、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0、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1、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1. (2019杭州)2019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共同打造《我给“两会”带个言》特别节目,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这有利于( )
①反映民意,推进民主监督
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③集中民智,推动民主决策
④扩大公民 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 (2019德州10)2018年9月1日,备受关注的江苏
“昆山砍人案”终于尘埃落定。昆山市检察院发布
公告,认定于海明“反杀”刘海龙的行为属于正当
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认定( )
①彰显了我国司法的公平正义
②重新界定了正当防卫的条件
③保障了防 卫者的正当权利
④鼓励人们要敢于正当防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C
3.(2019柳州) 2018 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刑诉法增设了缺席审判程序一章。通过法律对缺席审判作出制度安排,剑指潜逃境外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增设缺席审判程序( )
①坚持了依法行政
②增加 了公民权利
③彰显了司法公正
④捍卫了 法治尊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D
4. (2019南充3)近期,“高铁霸座”“公交坠江”等一些既违背道德又违背法律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思考。有专家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构建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因为(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 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 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 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D
5.[2016河北]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②法律具有强制性
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B
6.[2019门头沟模拟]2018年11月15日,面对被处罚乘客的威胁,江苏交警陶其冬用规范的执法程序和法律法规予以回应,并说“(视频)你可以传,我们接受监督,但不可以恶意炒作”。该段执法被赞为“教科书式执法”,交警陶其冬也因此被不少网友称作“警界李云龙”。交警陶其冬执法时理直气壮,因为
( )

①他是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②他既维护、捍卫了法律的权威尊严,也尊重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③他以规范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④他正确处理了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D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7.[2019]石家庄模拟了“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下列对于法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加强法治建设可以杜绝违法犯罪
④依法治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A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8. [2019河北25(3)(4)]走进法治生活。
近年来,北京市数量庞大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隐患,社会各界要求对电动自行车加强管理的呼声日益强烈。经充分调研论证,凝聚共识,2018年9月28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需登记挂牌才可上路,凡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行驶。《条例》的出台不仅让车主有了合法身份,也让政府的交管部门摆脱了“无法可依”的尴尬。
(3)要发挥《条例》的作用,广大市民和交管部门应该怎样做? (2分)


(4)由(条例)的制定、实施看政府权力的获得、行使、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分)
真题演练 能力提升
答:作法①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条例》。
②交管部门严格按《条例》执法。
答:认识
①政府权力由法律授予。(或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政府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或政府应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中考考什么?
1. 了解有关的事实,理解有关概念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解释。(依法治国)
2.以知识为依托,以社会生活现象或事实为载体,考查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度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开放题,以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认识、理解、解释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资料中获取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价值引领。(法治观念)
材料一:2019年7 月26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小果案启动再审,被查涉案公职人员和重要关系人增至20人。无论是其由死刑被改判为死缓,接着又被改判为有期徒刑,还是在狱中多次被减刑,背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违法犯罪交易,相关人员收受贿赂、徇私枉法,导致作恶多端的孙小果一度逍遥法外。
(1)孙小果案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带来了哪些警示? (4分)




材料二:2019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既承续了中华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优良传统,又是推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重要举措。
(2)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角度,说明国家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理由。(3分)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的回答,概括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2分)
答:①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
②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答: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考考什么?
1.知识层面:依法治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建设的目标。
2.能力层面:以重要时事为载体,以知识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分析、认识、理解、解释社会问题的能力。
3.价值引领。(树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时政链接 中考预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