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回顾历史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且看今朝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毛泽东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 1949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首先要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1、国际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冷战对峙。 结合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3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家相继和新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结合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原则。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容:1、毛泽东提出了三条外交方针 1949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首先要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揭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的外交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我国的外交原则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3、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5年,周恩来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1)概况:——“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美国为了达到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美国还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同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意识形态、历史和国情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都要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3、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5年,周恩来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1)概况:——“求同存异”的方针(2)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图片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重返联合国《乔的笑》 1971年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了《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的提案》, 最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 毛主席:“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2)相关会议:1971年10月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2.中美关系正常化思考:改善中美关系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两国的共识的?(1)背景: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原因?1、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最主要;2、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3、美苏争霸,联合中国牵制苏联4、中苏关系破裂,与美国缓和关系以抗衡苏联。 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改善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2.中美关系正常化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结合教材P52相关内容中美从关系改善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1971年3月:(2)1972年2月:(3)1979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过程:2.中美关系正常化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所谓“小球转动大球”。过程之一: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1971.4.26美国乒乓球队员在长城的合影。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世界。过程之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过程之三: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三十多年的不正常状态结束。1972年上海公报:“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82年“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表明: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它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在这问题上美国政府应履行什么承诺? 台湾问题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3.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来与日相田中角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二、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外交成就: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原因: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1971.10,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外交1、指导思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2、我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的关系。我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的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3、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涵义: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深远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