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件17张PPT+导学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件17张PPT+导学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目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了解明末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及代表人物观点,了解曹雪芹的《红楼梦》,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 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3. 通过本课学习,培育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成就及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明代中期以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 利益,他们掀起了一股要求 、 ,带有早期 的进步思潮。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朝文学特色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朝文学特色是 。(《 》《 》《 》《 》)
时期文学特色是 。
3. (将中国戏曲推向新高峰) 朝兴起的 。它运用 等艺术手段,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4. (百戏之祖) 朝兴起的 。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阅读材料完成探究题。
资料1:明后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书记载的孔孟言行不过是“因病发病、随时处方”而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资料2:李贽宣称,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合作探究:回顾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结合上述材料,想一想,李贽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



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探究题。
资料1: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其中讲到徽州地区的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举反在其次。
资料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跟农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资料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思考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怎样的挑战。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三、练习巩固
1.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出现的政治背景是( )
A、明清易代 B、农民起义 C、海禁和闭关 D、君主专制强化
2.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 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4. 2010 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被誉为“国剧”。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B.形成于乾隆年间
C.形成中得到皇室的扶持 D.经过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5.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题材源于 ( )
①史书《三国志》 ②民间传说 ③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右图中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该剧种形成于(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 徽剧与越剧相互融合即形成京剧
③ 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④ 京剧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繁荣 B.文化专制松弛 C.外来文化影响 D.印刷技术进步
9. 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深受人民喜爱,主要是因为( )
A.人民文化素质很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南方的戏文已经扩布到东南沿海各省,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成为广布全国的戏曲腔调,其中的昆曲更因士大夫阶层的垂青而流传更广。
材料二:明末东南著名文人张岱自称一生“好精舍,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材料三:今天,似乎没有多少 (?http:?/??/?www.21cnjy.com?)人能耐得住寂寞去看戏曲了。我们的京剧,我们的昆剧,我们的黄梅戏等等,都像在波涛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文化遗产。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们的主要娱乐形式是什么?并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为了让我们的戏曲之舟能划得更远,你建议我们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1. 市民工商业阶层 个性解放 平等和民主 早期启蒙
2. 唐,诗;宋,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明清 小说
3.清 京剧 唱、念、做、打
4. 明 昆曲
二、1. 李贽的言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意识,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击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2. 挑战:出现重商主义,主张“工商皆本”,农业地位受到挑战。原因:(`1)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2)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崇;(3 )明清八股取士使很多人不愿考取功名。
三、练习巩固
1.D 2. D 3.D 4.B 5.A 6. D 7. C 8.A 9.C
四、(1)观赏戏曲;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2)如营造不同艺术形式互相交融,借助媒体与时尚等手段推广,加强对戏曲的宣传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0张PPT)
新知导入
视频反映的哪一文学巨作?这一时代在思想和文学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新知讲解
时代背景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民间贸易空前活跃,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城市工商业市镇的兴盛。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里,已经出现有相当数量的市民阶级。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级壮大。
新知讲解
明末清初,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他们三人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对专制制度和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三先生”。
王夫之
顾炎武
黄宗羲
新知讲解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自刎而死
明代“异端”思想家李贽
生平
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后期思想家。晚年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李贽敢于对正统的儒家思想提出挑战,尖锐批判宋明理学,反对理学家用“天理”来压制“人欲”,强调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尤其可贵的是,他还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点。《焚书》是李贽的主要著作之一,由于书中内容有悖于统治者提倡的伦理道德,故取名“焚书”,表达了李贽毫无畏惧的态度。1602年,明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逮捕。李贽宁死不屈,自尽于狱中。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
新知讲解
李贽的言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意识,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击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点拨:李贽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民主色彩。
资料1:明后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书记载的孔孟言行不过是“因病发病、随时处方”而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资料2:李贽宣称,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合作探究:回顾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的建议,结合上述材料,想一想,李贽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
新知讲解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黄宗羲
新知讲解
“理在气中”,“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明末清初)王夫之
王夫之
新知讲解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天生豪杰,必有所任,如人主于其臣,授之官而与以职。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清)顾炎武:
《病起与蓟门当事书》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新知讲解
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不仅在当初非常有现实意义,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中汲取营养。你觉得他们的思想中,有哪些思想值得借鉴呢?
反抗权威,敢于质疑;追求自由;
主张法治,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
新知讲解
概括明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
人 物 时 代 主要思想
黄宗羲 明末
清初 抨击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的民主思想
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
顾炎武
王夫之
新知讲解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
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挑战:出现重商主义,主张“工商皆本”,农业地位受到挑战。
原因:1.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2.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崇;3 .明清八股取士使很多人不愿考取功名。
资料1: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其中讲到徽州地区的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举反在其次。
资料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跟农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资料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思考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怎样的挑战。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重商和逐利之风盛行
变化:由传统的主张节俭变为以追慕新异、讲求奢华为主要特征,如陆认为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顾认为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评价:这种奢侈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品经济的繁荣,但与现代奢侈观不一样,是生产消费经济活跃的表现。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内容。讨论:资料中的高消费主张比起传统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尝试评价这种 奢侈观。
新知讲解
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反对重农抑商
政治:
经济:

思想: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
新知讲解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
(1)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
(2)宋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
(3)元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4)明清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新知讲解
小说名称 作者 内容 价值 地位 题材




新知讲解
小说名称 作 者 内 容 价 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展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各政治集团间军事、政治、外交的巨幅画卷,宣扬“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与忠义思想,反映元末社会动荡中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 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创作,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取材民间玄奘取经的故事,运用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孙悟空的形象,反映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古典小说的颠峰
新知讲解
现实中的曹家
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
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伴读、
亲信。
曹家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
……
小说中的贾家
贾母生病由太医来医治
贾家大小姐元春是皇帝的
贵妃
贾家是“四大家族”之一
……
新知讲解
01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许多第一流的人物,都程度不同地卷入红学。王国维之外,蔡元培、胡适之、陈独秀、顾颉刚、俞平伯、吴宓等,都写过研究《红楼梦》的专著或单篇论文。
例: 1945年吴宓在成都写过《红楼梦》系列论文
1920年陈独秀发表《红楼梦新评》,署名佩之。
新知讲解
元末明初
施耐庵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提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施耐庵(1296年—1370年)
新知讲解
明代中期
吴承恩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小说的语言生分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吴承恩
(1501年-1582年)
新知讲解
明清小说盛行的原因:
(1)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根本原因)
(2)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3)印刷技术的发展
明清流行的文学形式除了小说还有:

世俗文学——“三言”“二拍”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
新知讲解
兴起的原因:
(1)工商业市镇繁荣;
(2)休闲娱乐、服务性行业兴盛;
(3)酒楼、茶馆、戏园林立 ……
板书设计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黄宗羲
工商皆本:
王夫之
拜金主义:
当堂训练
C
D
1. “工商皆民之本”思想提出的根本原因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当堂训练
3.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取材于 ( )
A.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B.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
C.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D.秦末刘邦、项羽起义
A
D
4.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 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
C.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 D.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