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 经济的繁荣(课件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三课时 经济的繁荣(课件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三目经济的繁荣导学案》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了解明清时期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及海外贸易发展情况并知道原因和影响。
2. 以事实(史料)为依据,通过引导学生搜集、研读、理解、分析和运用图标、数据、文献、教材内容等多元化多样化的史料,让其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料实证历史思维方式。
3. 通过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在对不同历史选择带来不同命运进行理性思索,认同当今中国实力不断增强的价值感,认同中国在伟大崛起背后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领导,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为国家为个人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人口)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难点:清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面积大幅度增加。表现: 等地 区形成了两年三熟和三年四熟制; 等经济作物的引进中国。
2.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了一批 基地。 等手工业的发展也呈现了繁荣景象。
3.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大批 逐渐兴起。
4.随之商人数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 、 。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阅读材料完成探究题。
材料一:清代纺织图








材料二: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有络工、拽工、织工、接头等机工,各有专门技术。
材料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探究:(1) 材料一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这样的规模能是家庭手工业可以完成的吗?


(2)根据材料归纳出手工工场的特点

(3)材料三这种生产关系对近代有怎样的影响。

探究二:结合第10页教材资料,说说当时人口的流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三、练习巩固
1. 文物承载着历史,(右图)清朝开荒执照,
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
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
明清朝(  )
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2. 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佣十几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3. 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
4. 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
A.山西和徽州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
5. 右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6. 明朝至清朝初期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耕地面积扩大 B.水稻等粮食产量提高
C.推广高产作物种植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7. 下列哪些地方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 )
①南京 ②苏州 ③无锡 ④松江 ⑤杭州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
8. 在清朝统治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引进新的农产品 B.大力兴修水利 C.增加耕地面积 D.研发新的农业生产丁具
9. 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四、材料一:

材料二:湖广熟,天下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说清朝统治者是如何重视农业生产的?清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2)读材料二,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有何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在清朝,商业繁荣 的表现有哪些?商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


材料四: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4)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1. 土地 北方黄河流域 甘薯 玉米作物
2. 棉纺业 棉纺织 榨油 粮食加工 制瓷 采矿 冶铁 造船
3. 工商业市镇
4. 徽商 晋商
二、1. (1)略(2)人数多,规模大,分工明确(3)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2. 当时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从地域上看,从农村流向市镇;从行业上看,从农业转向商业;从数量上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经商的人数大增。原因: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商品流通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从事工商业利多。
三、练习巩固
1.A 2. D 3.D 4.A 5.D 6. D 7. D 8.C 9.D
四、(1)扩大耕地面积。全国的耕地面积有了明显增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经济作物和高产作物 的种植得到推广。
(2)耕地面积的扩大;推广高产农作物;经济作物 的种植更加广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 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在农村,集市贸易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北京、汉口、 苏州、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 “天下四聚”。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由于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3张PPT)
新知导入
藏族
康熙南巡苏州图
康乾盛世——据研究当时
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安定兴盛的时代。
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新知讲解
春秋
战国
汉朝
三国两晋
南北朝
铁农具、牛耕技术、都江堰
秦朝
开凿灵渠
休养生息、耧车
“夫农,天下之本”中国古代尤为重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
翻车、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新知讲解
隋朝
宋朝
明朝
大运河
唐朝
秧马
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
向日葵
“夫农,天下之本”中国古代尤为重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
曲辕犁、筒车、
减轻赋税
新知讲解
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
表现一: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玉米
甘薯
甘蔗
棉花
茶叶
烟草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特点?
表现二:经济作物加大种植
新知讲解
凡各处逃亡流民,不论原籍、别籍均广加招徕( lái,招揽),编入保甲(户籍),使之安心乐业。查本地方无主荒田,州、县官给以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
——《垦荒令》
请根据材料,分析此时耕地面积扩大的原因?
主要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垦荒政策。
新知讲解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大力兴修水利
粮食产量提高
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农业
发展
影响: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推动手工业与商业发展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
解决了人口危机。
南京(江宁)超过苏州和杭州
瓷器的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提升
矿冶业、采煤业、造纸业等得到发展
新课讲解
新知讲解
选制官窑各类瓷器
染布坊
表现一:传统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根据图片及课文找出清前期手工业发展表现
制瓷业
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
新知讲解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有络工、拽工、织工、接头等机工,各有专门技术。
分工明确
人数多
规模大
表现二: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思考:
根据材料归纳出手工工场的特点
1、人们都在做什么?
2、这样的规模能是家庭手工业可以完成的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萌芽
新课讲解
据《大清会典事例》所载:“乾隆十年奏准,江宁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七百八十名。苏州现设机六百六十三张,机匠一千九百三十二名。杭州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八百名。外江宁现留摇纺、染匠所管高手等匠七百七十七名,苏州挑花、拣绣所管高手等匠二百四十三名,杭州摇纺、染匠、挑花及所管高手等匠五百三十名。”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说清朝手工业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清代花楼木质机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分工协作明确
新课讲解
  资料1: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数百名,形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资料2:“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 找不到雇主的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如果失业,则“衣食无所”。
  资料3:有位技术精湛的熟练织工,因对所得报酬不满, 要求机户增加工资又遭拒绝,便愤而辞职。另一位机户见他技术 熟练、产品精致,认为“得此一工,可胜十工”,就同意以双倍 工资雇佣他。
(1) 资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区?
(2)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以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
明朝中后期,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新知讲解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吴江县盛泽镇
湖北汉口镇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去之地就是苏州。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表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新知讲解
苏州城一角
△李老板从河南走陆路到湖北省汉口镇,再从汉口镇走水路到吴江县盛泽镇
△李老板在汉口镇买茶叶,盛泽镇挑丝绸,商户数千家
△梁老板介绍李老板去山西商帮开设的“票号”贷款
表现二:交通便利,商业往来频繁
表现三:大型商帮的兴起
天下有四聚(聚:这里指商业发达的城镇),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
商帮:伴随商业的发展和商业群体的壮大,这些商人以乡土亲缘为纽带,结成地方性商业集团。
新课讲解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②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结合第10页教材资料,说说当时人口的流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当时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从地域上看,从农村流向市镇;从行业上看,从农业转向商业;从数量上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经商的人数大增。
原因: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商品流通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从事工商业利多。
新知讲解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
新课讲解
新知讲解
结合第11页教材资料,说说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归纳一下明清时期经济的繁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
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清朝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
表现四:海外贸易活跃
板书设计
明清经济的发展
当堂训练
D
B
1.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 )
A.新丝外销日本及欧洲 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
C.店铺林立 D.资本主义诞生
2.在清朝时期,人口有重大发展,根据所学内容推断这一时期人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扩大,种植高产作物
C.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 D.康雍乾的有效政策
当堂训练
3.下列反映明朝商品经济新现象的是( )
A.城镇发展 B.陶瓷业发展 C.机工出力,出户出资 D.纺织业发展
C
A
4.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
A.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B.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 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