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青藏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2.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4.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高”、“寒” 为特色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寒” 为特色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4、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5、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一):读图,在图上认识青藏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有那些省,它的主体是?让学生试谈自己对本区自然环境的认识。 思考:我国地势分为哪几级阶梯?青藏地区位于哪级阶梯上?青藏地区的海拔大致多少?得出结论:青藏地区是世界屋脊。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雪峰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大江大河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青海湖、纳木错)小结: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二)自学活动: 1.学生小组读图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看一看,那些山脉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2)找出湟水谷地、龙羊峡水电站、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雅鲁藏布江。 (3)找出发源于本地的大江大河,想一想,本区为什么会成为这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找出位于本区的两个行政中心。 2.探究一:神奇的民族风俗 奇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奇的青藏人民,他们的服饰是那么别具一格,他们的舞蹈是那么豪迈粗犷,他们的歌声是那么奔放高昂……(提问)同学们发现藏族同胞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服装有一种怎样的特殊穿法?为什么这样穿?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介绍本区的少数民族。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以藏族为主,多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3.过渡:青藏高原有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但这里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破坏,一些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因此,保护好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已刻不容缓。 4.师生共同讨论内容: 在图上找出:长江、黄河、澜沧江;动态显示三条河流源头一段,认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提问:澜沧江下游的名称是什么?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本区雪山冰川众多的原因是什么?究3.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5.珍稀动物的保护:欣赏青藏高原珍稀动物图片,如藏羚羊、雪豹、野驴等,适当补充藏羚羊有关内容。小结:野生动物是组成地球物质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6.探究二:独特的农牧业 (提问)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种植业以那些作物为主?主要在那些地方?(视频展示河谷农业)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牧业生产呢?视频展示青藏地区的畜牧业特点。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7.课堂练习,巩固应用六、板书设计 青藏地区1.位置、范围、面积、人口2.民族3.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4.三江源5.珍稀动物的保护:藏羚羊、雪豹、野驴等。6.河谷农业、“高原之舟”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