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专题九 遵守社会规则 (24张幻灯片+教案+真题演练卷+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专题九 遵守社会规则 (24张幻灯片+教案+真题演练卷+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轮复习教案
课题 专题复习九:遵守社会规则
专题分析 本专题涉及“遵守社会规则、尊重、诚信、礼”法律等知识,属于落实国家统编版新教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该课时的知识点在命题时呈现综合性特点,所有知识点均能在同一个试题中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体现。各考中注重从道德与法律达两种角度来思考。设题选材方面,多选取社会中常见的遵守规则的文明行为或违规行为等,社会中体现正能量的事件。 涉及“违法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知识点经常与法律规定、社会热点行为的评价、权利义务的知识结合考查,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
专题复习目标 1、学生通过梳理本专题知识,理清知识脉络,理清中考考点,夯实基础。 2、通过做2019年各省市中考题,明确中考考什么,怎么考,总结方法规律,提升做题能力。 3、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知道并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 社会规则,尊重、礼、诚信的相关知识 法律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树立规则意。提高文明素养与法治观念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3分钟) 1、 视频导入:《民航总医院杀医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孙文斌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2、出示专题题目3、出示课标要求 学生看视频,齐读课标要求 从视频导入,切入《遵守社会规则》这一专题
知识 梳理, 建构 体系 (15分钟) 请同学们用15分钟的时间,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自读课本,梳理知识,绘制知识结构图。 学生做的知识网络图,自荐上台展示介绍。师生进行纠错、质疑、点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认知与构建。 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认识。
理清考点 重点记忆 (8分钟)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社会规则的作用。 3.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4.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维护与改进规则。 5.尊重及其意义。 6.尊重他人的要求。 7.礼及其意义。 8.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9.诚信及其意义。 10.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1.违法行为的含义。 12.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法律责任。 13.刑法及其作用。 14.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15.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16.如何预防犯罪。 17.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重点记忆、背诵。 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真题演练 直面中考 (13分钟) 后附真题演练卷 学生闭卷做题自我检测 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分析预测(8分钟) ?本专题涉及“遵守社会规则、尊重、诚信、礼、法律”等知识,属于落实国家统编版新教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近两年新增的考点,而且有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明显趋势,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它一般结合道德与法治等规则考查学生关于规则和秩序、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暖人心的社会正能量现象,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国家加强诚信建设的政策措施来设题。立意为弘扬社会正能量。 2020年的中考该专题的知识点在命题时呈现综合性特点,所有知识点均能在同一个试题中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体现。各考中注重从道德与法律达两种角度来思考。设题选材方面,多选取社会中常见的遵守规则的文明行为或违规行为(孙文斌案、国家监察)等,社会中体现正能量的事件。题型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设问类型包括认识类、说明类、意义类、概括类、原因类、评析类、启示类等。 涉及“违法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知识点经常与法律规定、社会热点行为的评价、权利义务的知识结合考查。 德法同行,共筑社会文明。(9分) 材料-:2019年6月17日,杭州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交警通过调取现场监控发现,一 名50岁左右的女性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信号灯横穿马路,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为了躲闪该女性,撞上马路边护栏,造成汽车和护栏不同程度受损。杭州交警认定,行人负主要责任,汽车司机负次要责任。行人除了承担70%的汽车维修费用外,还要全额赔偿护栏被撞造成的损失。该认定一出,不少车主纷纷点赞。 法律连线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责任。 (1)结合材料和法律连线的有关规定,从两个不同角度说说车主点赞的理由。(4分) 材料二:一直以来,保护弱者、以人为本都是道路交通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一大原则。但近年来,在继续强调机动车要有礼让意识的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规行为采取警戒、惩罚措施。从“谁弱谁有理”到“谁错谁担责”,规则意识正在社会生活最细微处得到重视和确立。 (2)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你对从“谁弱谁有理”到“谁错谁担责”的认识。(5 分) 学生倾听、回顾。 学生做题展示交流补充 让学生从中考的角度和高度认识这一主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考等相关情况。从而在做到有目的的复习。 结合社会热点,提高文明素养。
课堂小结谈谈收获(3分钟) 请同学们根据本专题的核心词,谈谈在知识 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什么收获。 学生结合本专题的核心词,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回顾在能力与情感方面的提高。 让学生从知识、能力与觉悟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九 遵守社会规则 真题演练卷
1.[2019浙江杭州]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启示我们( )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
②遵守交规是对生命的负责
③违反交规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犯罪
④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9湖南娄底]去年某日,长沙地铁二号线上,一名男子赤脚躺在座椅上玩手机,另一名乘客看不下去,“默默”地把该男子的鞋踢出车厢,让“脱鞋霸座"男成功地实现了“人鞋分离”。对于这两名乘客的做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脱鞋霸座"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②"脱鞋霸座"有违社会公德和文明
③踢鞋出车厢展现了个人文明形象
④踢鞋出车厢弘扬了社会正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 [2019山东德州]针对“霸座”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铁路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旅客列车常见警情处置指引》。据此,各地铁路公安机关果断出手,一批“座霸”被拘留,有的还被列人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黑名单”并被限制乘坐火车。惩治“霸座”等不文明行为( )
①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
②保障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权益
③能有效规范乘客的乘车行为
④可以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9湖北武汉]武汉市以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江城遍地开放。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是因为 ( )
A.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做法
C.市民的文明行为决定着国家的尊严
D.是否文明有礼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
5.[2019山东潍坊]某区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搭建“诚信天下”云平台,归集公安、工商、法院等部门产生的动态数据,目前已为当地18岁以上居民全部建立了个人电子信用档案,使守信者享受到免押金借书、乘公交打折、办贷款优惠等好处,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这种做法( )
①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②能增强居民的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③能杜绝失信行为的发生
④使失信者因失信而无法在社会生活中生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 [2019湖南岳阳]2018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等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材料说明( )
①诚信无价,诚信是我们融人社会的“通行证”
②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在现代社会日益受到重视
③建设法治中国需要遵守诚信这重要的民法原则
④开展诚信专项治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7.[2019湖南衡阳]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2019广东]2019年5月,某公司在未按要求报备的情况下,投放3000多辆自行车供群众有偿使用,被交通执法部门依法处罚。可见( )
A.投放自行车是违法的
B.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
D.交通执法部门是监督机关
9. [2019湖北武汉]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李某、某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0. [2019江苏南京]依据图示,你认为小李
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是( )
A.违法与犯罪界限分明,但有些难以分辨
B.无论违法还是犯罪,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C.有一些违法是犯罪,有一些犯罪是违法
D.违法不一定犯罪,但是犯罪肯定会违法
11.[2019湖北武汉]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12. [2019河北工关注社会文明]公交车上,因坐过站硬要中途下车,纠缠司机,造成事故:高铁上,不肯对号入座,公然“霸座”,扰乱秩序:小区里,遛狗不捡绳,惊吓路人,甚至恶犬伤....此类发生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谴责,这些社会舆论反映了对公民文明素质的期待;法治也及时作出了回应,触犯法律的行为受到了法律制裁,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法治回应]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宣判了3起拉拽公交司机案,3名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不等的刑罚
◆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霸座”男子孙某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2018年,广州警方处理涉火警情纠纷1 500余宗,处行政处罚260多人次。
(1)公众和媒体的态度反映了对哪些文明素质的期待?
(2)简要说明“法治回应”为什么能促进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归纳出提升社会文明的途径。


参考答案

1-5 : B A A A A
6—11 A A B C D D
12.
(1)答: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他人权利。
(2)答:“法治回应”有助于人们分辨是非,指引、教育人向善,从而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提高;“法治回应”让人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提高。
(3)答: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加强法治;正确舆论引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4张PPT)
专题复习九
遵守社会规则
时政导入 明确目标
视频:《民航总医院杀医案一审宣判
被告人孙文斌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专题复习目标
1、学生通过梳理本专题知识,理清知识脉络,理清中考考点,夯实基础。
2、通过做2019年各省市中考题,明确中考考什么,怎么考,总结方法规律,提升做题能力。
3、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知道并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
知识能力目标:
1.社会秩序及其意义。(理解)
2.社会规则及其作用。(理解)
3.自由离不开社会规则。(论证)
4.自觉遵守、维护与改进规则。(综合)
5.尊重及其意义。(分 析)
6.尊重他人的要求。(应用)
7.礼及其意义。(分析)
8.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探究)
9.诚信及其意义。(分 析)
10.做一个诚信的人。(探究)
11.违法行为的含义。(识记)
12.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法律责任。(理解)
13.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应用)
14.刑法及其作用。(识记)
15.犯罪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16.刑罚的含义及种类。(识记)
17.预防犯罪。(综合)
18.善用法律。(探究)
课标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秩序的重要性,体会遵守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从而树立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观念,培养责任意识,自觉自愿地维护规则。
2.了解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3.形成以遵规守序为荣,以违规违序为耻的意识。
4.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体验,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践行尊重的理念。
5.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树立文明有礼意识,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6. 感受诚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价值观。
7.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8.树立法律意识,懂得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面对违法行为,有勇有谋,考虑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为。
知识梳理 建构体系




第三课
维护
秩序
遵守
规则
社会
秩序的内涵外延
自由与规则
方式
维护秩序靠规则
规则有哪些
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关系
自律与他律
如何维护
维护秩序的意义
维护与改进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改进的原因





第四课
尊重
他人
诚实
守信
什么是尊重
什么是诚信
诚信的意义
怎样尊重他人
社会生活讲道德
礼的内涵与外延
以礼待人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文明有礼的意义
如何 践行诚信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第五课
法不可为
预防犯罪
违法无小事
如何依法求助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做守法的公民
如何面对违法犯罪
罪与罚
违法行为的定义
违法行为的类别
善用法律
谎报险情、殴打他人等
违反合同规定、擅自保用他人相片等
刑法的内容
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罚的定义及类别
如何防范犯罪
法律服务机构
法律救济
诉讼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社会规则的作用。
3.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4.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维护与改进规则。
5.尊重及其意义。
6.尊重他人的要求。
7.礼及其意义。
8.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9.诚信及其意义。
10.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1.违法行为的含义。
12.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法律责任。
13.刑法及其作用。
14.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15.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16.如何预防犯罪。
17.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理清考点 重点记忆
1.社会生活要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 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尊重是交往的起点;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5.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6.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理清考点 重点记忆
1.[2019浙江杭州]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启示我们( )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
②遵守交规是对生命的负责
③违反交规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犯罪
④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真题演练 直面中考
2.[2019湖南娄底]去年某日,长沙地铁二号线上,一名男子赤脚躺在座椅上玩手机,另一名乘客看不下去,“默默”地把该男子的鞋踢出车厢,让“脱鞋霸座"男成功地实现了“人鞋分离”。对于这两名乘客的做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脱鞋霸座"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②"脱鞋霸座"有违社会公德和文明
③踢鞋出车厢展现了个人文明形象
④踢鞋出车厢弘扬了社会正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A
3. [2019山东德州]针对“霸座”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铁路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旅客列车常见警情处置指引》。据此,各地铁路公安机关果断出手,一批“座霸”被拘留,有的还被列人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黑名单”并被限制乘坐火车。惩治“霸座”等不文明行为( )
①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
②保障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权益
③能有效规范乘客的乘车行为
④可以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4.[2019湖北武汉]武汉市以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江城遍地开放。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是因为 ( )
A.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武汉城市形象
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做法
C.市民的文明行为决定着国家的尊严
D.是否文明有礼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
A
5.[2019山东潍坊]某区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搭建“诚信天下”云平台,归集公安、工商、法院等部门产生的动态数据,目前已为当地18岁以上居民全部建立了个人电子信用档案,使守信者享受到免押金借书、乘公交打折、办贷款优惠等好处,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这种做法( )
①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②能增强居民的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③能杜绝失信行为的发生
④使失信者因失信而无法在社会生活中生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A
6. [2019湖南岳阳]2018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等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材料说明( )
①诚信无价,诚信是我们融人社会的“通行证”
②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在现代社会日益受到重视
③建设法治中国需要遵守诚信这重要的民法原则
④开展诚信专项治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A
7.[2019湖南衡阳]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8. [2019广东]2019年5月,某公司在未按要求报备的情况下,投放3000多辆自行车供群众有偿使用,被交通执法部门依法处罚。可见( )
A.投放自行车是违法的
B.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违法要受到行政处罚
D.交通执法部门是监督机关
B
9. [2019湖北武汉]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李某、某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


10. [2019江苏南京]依据图示,你认为小李
对违法与犯罪关系的理解是( )


违法 犯罪


A.违法与犯罪界限分明,但有些难以分辨
B.无论违法还是犯罪,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C.有一些违法是犯罪,有一些犯罪是违法
D.违法不一定犯罪,但是犯罪肯定会违法

D
11.[2019湖北武汉]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D
12. [2019河北工关注社会文明]公交车上,因坐过站硬要中途下车,纠缠司机,造成事故:高铁上,不肯对号入座,公然“霸座”,扰乱秩序:小区里,遛狗不捡绳,惊吓路人,甚至恶犬伤....此类发生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谴责,这些社会舆论反映了对公民文明素质的期待;法治也及时作出了回应,触犯法律的行为受到了法律制裁,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法治回应]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宣判了3起拉拽公交司机案,3名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不等的刑罚
◆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霸座”男子孙某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2018年,广州警方处理涉火警情纠纷1 500余宗,处行政处罚260多人次。
(1)公众和媒体的态度反映了对哪些文明素质的期待?

(2)简要说明“法治回应”为什么能促进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归纳出提升社会文明的途径。

答: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他人权利。
答:“法治回应”有助于人们分辨是非,指引、教育人向善,从而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提高;“法治回应”让人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提高。
答: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加强法治;正确舆论引导。
中考考什么
知识与能力层面:以社会热点为素材,以知识 为依托,考查道德、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文明素养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通过让学生了解相关事件,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关注社会发展,提高文明素养,做文明、守法的中国人。
?本专题涉及“遵守社会规则、尊重、诚信、礼、法律”等知识,属于落实国家统编版新教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近两年新增的考点,而且有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明显趋势,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它一般结合道德与法治等规则考查学生关于规则和秩序、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暖人心的社会正能量现象,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国家加强诚信建设的政策措施来设题。立意为弘扬社会正能量。
2020年的中考该专题的知识点在命题时呈现综合性特点,所有知识点均能在同一个试题中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体现。各考中注重从道德与法律达两种角度来思考。设题选材方面,多选取社会中常见的遵守规则的文明行为或违规行为(孙文斌案、国家监察)等,社会中体现正能量的事件。题型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设问类型包括认识类、说明类、意义类、概括类、原因类、评析类、启示类等。
涉及“违法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知识点经常与法律规定、社会热点行为的评价、权利义务的知识结合考查。
分析预测 中考原创
分析预测 中考原创
德法同行,共筑社会文明。(9分)
材料-:2019年6月17日,杭州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交警通过调取现场监控发现,一 名50岁左右的女性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信号灯横穿马路,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为了躲闪该女性,撞上马路边护栏,造成汽车和护栏不同程度受损。杭州交警认定,行人负主要责任,汽车司机负次要责任。行人除了承担70%的汽车维修费用外,还要全额赔偿护栏被撞造成的损失。该认定一出,不少车主纷纷点赞。
法律连线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责任。
(1)结合材料和法律连线的有关规定,从两个不同角度说说车主点赞的理由。(4分)



材料二:一直以来,保护弱者、以人为本都是道路交通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一大原则。但近年来,在继续强调机动车要有礼让意识的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规行为采取警戒、惩罚措施。从“谁弱谁有理”到“谁错谁担责”,规则意识正在社会生活最细微处得到重视和确立。
(2)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你对从“谁弱谁有理”到“谁错谁担责”的认识。(5 分)
答:①道德:这是正义行为,这种做法有利于弘扬正气,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尊重生命的意识。②法律:这是严格执法的表现,通过制裁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违法行为,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答:①社会生活是有规则的,规则是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谁弱谁有理,把"弱”当成衡量对错的标准,这是错误的。②“谁错谁担责是正确的,违反规则行为是错误的,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材料一中行人的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社会公正的表现,也有利于人们规则意识的确立和增强。






课堂小结 谈谈收获
社会秩序
社会规则
道德
法律
请同学们根据本专题的核心词,谈谈在知识 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什么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