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本册教材是法治教育专册,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宪法精神为编写主线,从公民和国家这两个最基本的宪法关系主体出发,从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单元是总述,第二单元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两个方面讲人民怎样当家作主。第四单元讲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些法治精神。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基本原则1.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知识拓展:人民与公民的区别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公民: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人民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工人农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宪法》第六条 我国公民能通过哪些途径和行使行使国家权力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探究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人格权;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武装力量上】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 宪 法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 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等等。归根结底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参与勇于担当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原则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小组探究与分享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1.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广泛)①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主体广泛)②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内容广泛)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硬核补充:国家机关知识(涉及第三单元知识)权力机关:全国人民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机关:政府(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司法机关:法院(审判机关)和检察院(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执法机关: 广义上包括司法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3.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截止2015年底,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70%以上,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如今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加快补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课后提升 小组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宣传等方面国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由一人整合答案,下节课课前五分钟展示 保护环境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影响着经济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乡村振兴战略。自治为基础,德治为提升,而法治则是自治、德治的保障,是乡村治理之本。结束语: 宪法在我手中、更在我心中; 国家护我人权、我们来行动!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实现的保障措施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基本内涵,人权入宪,成为我国宪法原则我国的人权观,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国家在立法、执法、司法、监察、守法宣传活动中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我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宪法原则知识体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学期自主学习学案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题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自主梳理知识1.我国宪法的原则(1)基本原则:我国是 的 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2) 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 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5.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 的权利。▲6.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7.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②③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②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8.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9.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硬核知识:补充相关国家机关知识(涉及第三单元知识)权力机关:全国人民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机关:政府(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司法机关:法院(审判机关)和检察院(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执法机关: 广义上包括司法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书本划记,做笔记)①立法机关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行政机关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机关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司法机关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当堂演练选择题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 )A.人民 B.公民C.中国共产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国徽是国家的象征,我国的国徽图案内涵深刻,体现了我国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B.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公民民主专政D.知识分子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中,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最主要的构成,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主体部分。宪法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A.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C.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D.完全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说明( )A.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B.公民享有的人权的内容很广泛C.尊重和保障人权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事 D.我国的人权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5.中国梦所蕴含的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政治权利诉求,无一不体现了大同世界、共同富裕、人人平等、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人权理想。实现人权理想需要( )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③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④杜绝一切侵犯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第二条第一款告诉我们,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除此之外,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10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告诉我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其主体范围包括哪些?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6分)(3)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做了哪些努力??(答出两例即可)(4分) 自主学习学案答案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题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选择题1—5 AACBB非选择题6.(1)见第一框题学案自主梳理部分第6点 (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邓。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利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见第一框题学案自主梳理部分第10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本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课题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能力目标:提高自学、合作、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人权知识目标:知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道理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采取的措施重点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难点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八年级上册第五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规则的一种类型——法律。还记得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法律规范吗?是得,有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等。那同学们知道这些法律规范得制定依据是哪部法律吗?——宪法。这学期,我们将共同学习法治教育专册,走进宪法,亲近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什么呢?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总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课前预习教材,订阅宪法“红本本”,亲近宪法;回顾八上法律知识2.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回顾八上法律知识,感悟宪法的重要地位 回顾八上法律知识,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感悟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地位。讲授新课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周边有哪些国家机关吗?我们一起通过地图看看。每当老师路过这些国家机关,看到悬挂在正门的国徽,心里就产生对祖国的崇敬之情,也有一些问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1 )有哪些场所悬挂国徽呢?(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有“人民”二字? 2.过渡: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宪法的基本原则,思考:(1)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教师结合教材以及具体事例详细分析“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以及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区分公民和人民概念;结合国徽寓意详细分析国家性质 (2)从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权利、武装力量等角度详细分析“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总结重难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国家认同感,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发挥主人翁作用。 亲近身边的国家机关,初步思考人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课重难点“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课堂笔记,标注重难点。 1.引领学生观察和反思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探究这些现象所蕴含的宪法基本原则,激发学生学习本框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国家认同感,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发挥主人翁作用。 3.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过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我国的宪法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https:?/??/?baike.so.com?/?doc?/?5430036-5668291.html" \t "https:?/??/?baike.so.com?/?doc?/?_blank?),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小组探究与分享(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有受教育权,第二幅图说明公民享有人身权利,第三幅图说明公民享有发展权,第四幅图说明公民享有劳动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这些权利的实现是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公民的人权。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 3.过渡: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重要的人权,我们国家积极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就是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我国关于人权的基本观点。(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2)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广泛性) 4.补充“我国国家机关”硬核知识,共同学习“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宣传等方面国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5.观看视频,了解我们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加快补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6. 小组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宣传等方面国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由一人整合答案,下节课课前五分钟展示 1.知道人权入宪,使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知道公民享有许多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是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公民的人权,积极举例国家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例。3.划记我国人权的基本观点相关知识点;“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宣传等方面国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4.知道“贫穷是实现人权最大的障碍”,关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1.突破本节课重点“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2.了解我国减贫行动的意义和成就,积极为国家开展的扶贫工作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尊重和保障人权。 3.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国家认同感,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发挥主人翁作用。课堂小结 结束语: 宪法在我手中、更在我心中; 国家护我人权、我们来行动!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ppt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学案).doc 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doc 重磅!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2分钟速览要点_超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