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中考一轮复习 课件+3年中考2年模拟精练 专题八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四)(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社会法治中考一轮复习 课件+3年中考2年模拟精练 专题八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四)(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专题八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四)
中考一轮复习 浙江专版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3-2-5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知识梳理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2)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影响扩大,苏联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的提高,被美国视为全球称霸的最大敌人。
(3)美国对苏联率先发动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

一、“冷战”的概况
知识梳理
2.含义: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3.目的: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
4.表现
(1)政治
①拉开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铁幕演说”。
一、“冷战”的概况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菜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国之内……
——丘吉尔《铁幕演说》
知识梳理
(1)政治
②开始标志: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拔款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③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冷战期间,徳国首先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徳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徳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一、“冷战”的概况
知识梳理
(1)政治
②开始标志: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拔款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③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冷战期间,徳国首先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徳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徳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一、“冷战”的概况
知识梳理
(2)经济
1947年,美国国务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3)军事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国的全面冷战对峙
注:美国推行霸权主义,1961~1973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使美国最终被迫撤出越南,并进行全球战略收缩。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利用石油武器,与偏袒以色列的美国、西欧等国展开斗争,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造成严重冲击,这些热战虽然不是冷战的表现,但深受冷战政策的影响。
一、“冷战”的概况
知识梳理
5.两极格局
(1)形成标志: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①“北约”的建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
②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一、“冷战”的概况
知识梳理
概述:
亚非拉国家长期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发展受到严重阻得。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朝鲜、中国等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国家也先后获得独立。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非洲和拉丁美洲,导致了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1.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1)开始
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推翻了英国控制的埃及傀儡政权,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势力彻底退出埃及。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知识梳理
1.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2)高湖
此后,整个非洲大陆响起独立的呼声。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3)结束: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4)意义:
非洲人民的独立运动,基本摧毁了英法等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知识梳理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1)背景
二战结束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仍受英美的影响和控制。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极大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古巴革命影响下,巴拿马爆发多次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
(2)导火线:1964年,一名巴拿马学生遭美军枪杀,引发了已拿马规模空前的反美浪潮。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知识梳理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3)过程
经过艰苦的谈判和抗争,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新的运河条约,条约规定,巴拿马可以逐步参与运河的管理工作,运河区内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事务由巴拿马负责;至1999年12月31日,条约期满;巴拿马对运河区拥有主权;等等。自2000年1月1日起,巴拿马正式成为这条国际水道名副其实的主人。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知识梳理
3.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1)背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
(2)表现
①亚非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内容:这是独立后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
意义: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激励着正在達勃发展的民族独立运动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知识梳理
3.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2)表现
②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目的:为巩固已获得的政治独立,振兴、发展民族经济
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国家:新加坡、韩国等
做法:进行现代化改革,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结果:迅速转变为新兴的现代化国家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知识梳理
3.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2)表现
③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时间: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内容: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意义:七十七国集团发展到100多个成员国,它们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追求。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考点精讲
(2019年温州市南浦中学社会法治竞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诗,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拉开“冷战”序幕的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答案】 A
【考点】“冷战”的概况
【解析】据所学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A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符合题意;B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项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D项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拉开“冷战”序幕为切入点,考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其具体表现。
考点:“冷战”的概况
考点精讲
(2019年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二模)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肋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 B
【考点】“冷战”的概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有关知识。据题干关键信息“1948年后”“美国好菜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美苏冷战中的对峙。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的识记。
考点:“冷战”的概况
感谢欣赏

专题八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三)
选择题
1.(2019·金华)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结合知识链接,对比两者,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知识链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客观上对西欧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作用,实质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A.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B.都超越了社会制度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C.都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D.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2.(2018·杭州)“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B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英国最终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 交战双方签订《凡尔赛和约》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D 美国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法 彻底解决美国社会根本矛盾


A.A B.B C.C D.D
3.(2017?金华)2017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时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重申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创始国 ④中美两国都是发达国家,需加强南北对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019·杭州)百年来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建国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发表文告解释不签字之理由,谓和会关于山东问题之解决殊欠公允,中国曾于五月四日向各国首相会议提出抗议……
——巴黎二十八日路透社电《中代表不签字之通告》
材料二: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侠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八·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材料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几点始终没有改变。一是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重视始终没有改变。二是中法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
——摘自2019年3月25日新华社《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抗议”。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两项外交成就。
(3)中法建交55年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中“几点始终没有改变”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何启示?

一、选择题
1.(2019年湖州市南浔区一模)“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 )
①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②杜鲁门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③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局面基本形成
④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9年温州市南浦中学社会法治竞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诗,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拉开“冷战”序幕的是( )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3.(2019年温州市社会法治竞赛)1946年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由此看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进攻苏联 C.称霸世界 D.避免战争
4.(2019年台州市天台县模拟二)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签订了《马关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发动南昌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正式形成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D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A.A B.B C.C D.D
5.(2016?绍兴)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可见,他认为联合国______。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6.(2019年温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令杜鲁门主义出台 令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令苏联解体

A.“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7.(2019年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二模)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肋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8.(2019年杭州市萧山区一模)下图反映的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长期特征的是( )

A.美苏成为共同主宰世界的霸主 B.美苏两极阵营的冷战与对诗
C.美苏两国战争的间息状态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
9.(2019年宁波市镇海区模拟)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对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下列历史事物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的是( )。
①两极格局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建设“一带一路” ④杜鲁门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9年杭州市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这些“改变”包括( )
①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终结
②美苏两国崛起
③中国因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而成为一个重要力量中心
④西欧联合成立欧盟,与美苏抗衡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2019年嘉兴市模拟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以科枝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虽然美国在近期内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什么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呢?这就必须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说起。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是各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根本目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同时,在国际舞台上,每一个国家地位的高低、影响力的大小,历来都是由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的。而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与国家综合实力是不断变化的,相应地国际关系也必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初见端倪。当时,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而是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后第三世界也迅速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个增长极。很显然,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而经济和科技是国家力量的核心要素,经济的多极化必然带来国家力量的多极化,从而形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2)“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请分别以工业革命和材料一反映的那次科技革命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析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字数120字左右)
2.(2019年金华市东阳市吴宁基地学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及战后格局演变历程(部分)

材料二: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
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二战中的哪次会议对这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你是如何理解的?
(3)苏联的解体,有人认为是历史的终结,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请结合史实批驳这一观点。
18

专题八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三)
选择题
1.(2019·金华)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结合知识链接,对比两者,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知识链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客观上对西欧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作用,实质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A.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B.都超越了社会制度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C.都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D.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答案】 D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A项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不正确,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的援助西欧国家的政策,美国处于主导地位;B项都超越了社会制度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不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的援助西欧国家的政策,参与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符合题意;C项都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不正确,“一带一路”不存在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符合题意;D项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正确,美国在二战后对西欧国家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控制西欧各国,对抗苏联。今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金融和经济合作的平台,两者的目的是有本质区别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18·杭州)“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B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英国最终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 交战双方签订《凡尔赛和约》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D 美国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法 彻底解决美国社会根本矛盾


A.A B.B C.C D.D
【答案】 A
【考点】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及其影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所以A符合题意。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所以B不符合题意。巴黎和会是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召开的会议,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的一些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所以C不符合题意。美国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法,缓解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17?金华)2017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时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重申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创始国 ④中美两国都是发达国家,需加强南北对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平与发展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创始国与中美两国必须加强合作无关,所以③不符合题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④错误。故选择A
二、非选择题
1.(2019·杭州)百年来中国外交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建国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发表文告解释不签字之理由,谓和会关于山东问题之解决殊欠公允,中国曾于五月四日向各国首相会议提出抗议……
——巴黎二十八日路透社电《中代表不签字之通告》
材料二: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侠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八·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材料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法建交55周年……当前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几点始终没有改变。一是中国对中法关系的重视始终没有改变。二是中法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三是中法合作互利共赢的属性始终没有改变。
——摘自2019年3月25日新华社《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抗议”。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两项外交成就。
(3)中法建交55年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中“几点始终没有改变”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 (1)中国的正当要求被拒绝,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另起炉灶”。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启示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2)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亲的关系”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3)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相关知识。中法建交于1964年,联系所学知识,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从而形成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第二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启示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选择题
1.(2019年湖州市南浔区一模)“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 )
①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②杜鲁门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③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局面基本形成
④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二战”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对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有:东德、西德成立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北约、华约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故D正确。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ABC三项均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③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019年温州市南浦中学社会法治竞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诗,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拉开“冷战”序幕的是( )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答案】 A
【考点】冷战
【解析】据所学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A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符合题意;B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项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D项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2019年温州市社会法治竞赛)1946年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由此看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进攻苏联 C.称霸世界 D.避免战争
【答案】 A
【考点】冷战
【解析】由材料“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中的关键信息“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可知,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是遏制苏联。 A项遏制苏联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符合题意;BCD项说法均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2019年台州市天台县模拟二)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签订了《马关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发动南昌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正式形成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D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A.A B.B C.C D.D
【答案】 D
【考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影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A不符合题意;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所以B不符合题意;英国时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所以C不符合题意;D表述正确。故选D。
5.(2016?绍兴)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可见,他认为联合国______。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答案】 A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有关联合国的知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阅读材料可知,该题反映了联台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故选A。
6.(2019年温州市外国语学校三模)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令杜鲁门主义出台 令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令苏联解体

A.“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 A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有关知识。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的核心,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形成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故选A。
7.(2019年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二模)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肋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 B
【考点】冷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有关知识。据题干关键信息“1948年后”“美国好菜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美苏冷战中的对峙。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选B。
8.(2019年杭州市萧山区一模)下图反映的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长期特征的是( )

A.美苏成为共同主宰世界的霸主 B.美苏两极阵营的冷战与对诗
C.美苏两国战争的间息状态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
【答案】 B
【考点】冷战
【解析】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即雅尔塔体系)的形成。B项美苏两极阵营的冷战与对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9.(2019年宁波市镇海区模拟)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对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下列历史事物有利于人类共同维护家园的是( )。
①两极格局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建设“一带一路” ④杜鲁门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历史事件。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所以①不符合题意;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所以②符合题意;建设“一带一路”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以③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19年杭州市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这些“改变”包括( )
①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终结
②美苏两国崛起
③中国因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而成为一个重要力量中心
④西欧联合成立欧盟,与美苏抗衡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 C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二战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衰落,世界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两极化格局形成。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1.(2019年嘉兴市模拟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VCD,DV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以科枝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虽然美国在近期内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什么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呢?这就必须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说起。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是各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根本目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同时,在国际舞台上,每一个国家地位的高低、影响力的大小,历来都是由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的。而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与国家综合实力是不断变化的,相应地国际关系也必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初见端倪。当时,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而是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后第三世界也迅速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个增长极。很显然,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而经济和科技是国家力量的核心要素,经济的多极化必然带来国家力量的多极化,从而形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2)“科技的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请分别以工业革命和材料一反映的那次科技革命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析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字数120字左右)
【答案】 (1)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负面影响:工业革命生产过程中排入出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等。第三次科技革命:学生沉溺游戏,荒废学业;高科技犯罪;色情传播等。
(3)略
【考点】工业革命,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出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工业的发展,造成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问题。如:工业革命生产过程中排入出大量的废气、废渣、废水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等。第三次科技革命:学生沉溺游戏,荒废学业;高科技犯罪;色情传播等。
(3)本题考查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的分析。小论文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促进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国家或国际集团有哪些?在未来多极格局中起决定性作用因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能够分析透彻就可以了。
2.(2019年金华市东阳市吴宁基地学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及战后格局演变历程(部分)

材料二: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
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二战中的哪次会议对这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你是如何理解的?
(3)苏联的解体,有人认为是历史的终结,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请结合史实批驳这一观点。
【答案】 (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会议。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1991年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走向成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考点】抗日战争,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和两极格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说“中国参与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 1991年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走向成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所以问题中的观点是错误。

18

专题八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四)

课程标准 3-2-5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一、“冷战”的概况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以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2)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影响扩大, 的国际威望有了很大的提高,被美国视为全球称霸的最大敌人。
(3)美国对苏联率先发动了 ,苏联予以反击。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
2.含义: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 又非 的 与 状态。
3.目的:美国为了 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
4.表现
(1)政治
①拉开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 在访问美国期间发表了“ ”。
②开始标志: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拔款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 ”。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开始。
③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冷战期间, 首先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1948年,“ ”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徳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徳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 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经济
1947年,美国国务马歇尔提出“ ”,即 ,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军事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 ”与“ ”两大集国的全面冷战对峙
注:美国推行霸权主义,1961~1973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使美国最终被迫撤出越南,并进行全球战略收缩。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利用石油武器,与偏袒以色列的美国、西欧等国展开斗争,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造成严重冲击,这些热战虽然不是冷战的表现,但深受冷战政策的影响。
5.两极格局
(1)形成标志: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 ”和“ ”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①“北约”的建立: 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
② 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2)结束:1991年,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概述:亚非拉国家长期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发展受到严重阻得。20世纪40年代, 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朝鲜、中国等国家相继走上 道路,其他国家也先后获得独立。 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 和 ,导致了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1.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1)开始
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以 为首的革命力量,推翻了英国控制的埃及傀儡政权,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 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势力彻底退出埃及。
(2)高湖
此后,整个非洲大陆响起独立的呼声。 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
(3)结束: 年 的独立。
(4)意义:
非洲人民的独立运动,基本摧毁了英法等国在非洲的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 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主权
(1)背景
二战结束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仍受英美的影响和控制。1959年 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极大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 影响下,巴拿马爆发多次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
(2)导火线:1964年,一名巴拿马学生遭美军枪杀,引发了已拿马规模空前的反美浪潮。
(3)过程:
经过艰苦的谈判和抗争, 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新的运河条约,条约规定,巴拿马可以逐步参与运河的管理工作,运河区内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事务由巴拿马负责;至1999年12月31日,条约期满;巴拿马对运河区拥有主权;等等。自 年1月1日起,巴拿马正式成为这条国际水道名副其实的主人。
3.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1)背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维护 、发展 的共同任务。
(2)表现
①亚非会议
时间: 年
地点:
内容:这是独立后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 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
意义: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激励着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独立运动
②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目的:为巩固已获得的政治独立,振兴、发展民族经济
时间:
国家: 、 等
做法:进行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结果:迅速转变为新兴的现代化国家
③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时间: ,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内容: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 》,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意义:七十七国集团发展到100多个成员国,它们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表达了广大 的现代化追求。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