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人与自然教案-第4课《地球之肾——湿地》人民版(辽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人与自然教案-第4课《地球之肾——湿地》人民版(辽宁)

资源简介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地球之肾——湿地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 学
重难点
湿地的概念、特点?  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教 学 设 计
?  导入:湿地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一、湿地?   1、定义:?   (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湿地定义的??   点拨: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   (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提问:狭义的理解湿地概念,对湿地价值的发挥带来什么影响??   点拨:狭义的湿地只强调出沼泽、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忽略了水体部分。将湿地区域限定为一个相对的狭窄地区,大大减弱其在环境应发挥的巨大价值。?   读下列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意义认识的变化。?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第一次开荒高潮始于1956年至1960年新建和扩建了32个国营农场,共开荒48.85万公顷;第二次开荒期为1970~1972年,各农场共开荒30.39万公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垦区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