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一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一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一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的现象普遍发生于(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3.“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传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这是台湾近代爱国士绅丘逢甲《离台诗》中的一首,其中“宰相有权能割地”是指(  )
A.《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B.《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澎湖列岛
C.《辛丑条约》割让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割让澳门给葡萄牙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  )
①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6.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
A.毛泽东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
A.《中美联合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8.“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0.2012年11月第八届珠海航展成功举办,中国航空产品的卓越表现,使“中国制造”拿到了300多亿美元的创纪录订单。航空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总龙头”,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材料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说明了(  )
A.区域集团化趋势
B.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
C.经济全球化加强
D.全球政治军事政治合作的大趋势
11.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
A.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反对官员的贪腐
C.重视商品生产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12.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3.《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政府不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14.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15.“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无为而治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D.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17.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18.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民众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19.如图是近60年来世界工业发展比重情况表
年 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22%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43%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35%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的直接反映
B.中、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向知识经济
D.中、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20.“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  )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六部制
21.美国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结果和保障,其重要作用(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有网民曾在互联网上发表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诗中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3.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真正领导者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所做贡献很小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形势
24.2011年4月,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5.不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的是(  )
A.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B.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英空想社会主义
26.如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有(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
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失败
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28.西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民国初年流行起来。这表明西服的流行是因为(  )
A.生活方式的变化 B.自由思想的传入
C.西方文化的入侵 D.政治人物的倡导
29.某文献写道:“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文献可供研究(  )
A.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
B.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C.新中国初期的社会改革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法治建设
30.某人写道:“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走陆路去东方,而是向西取道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海路。”文中的“我”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31.《法学总论》规定:“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万民法出现于(  )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西罗马帝国时期 D.东罗马帝国时期
32.18世纪,西方某位思想家希望人们“保持高度的警惕,以便在迷信和暴政重新在地球上冒头的时候,我们立即就能认出它们来,并借助____的力量将迷信和暴政的种子铲除掉。”横线上的文字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 C.自由主义 D.法律
33.1901年6月,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中国)数月以来,凡百举措,无论属于自动力者,属于他动力者,殆无一而非过渡时代也。”下列述评正确的是(  )
①“凡百举措”是指清末新政
②英国以渐进改革的方式走向现代化
③法国现代化的历程曲折艰难
④梁启超希望我国从西方得到借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4.“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与此相对应的美术流派应当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35.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36.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38.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40.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产物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对科学共产主义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  )
A.改革开放的理论
B.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C.一国两制的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材料分析题
41.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和“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有关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42.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柏林墙两侧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三: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一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要求学生结合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发展情况来分析材料。
【解答】A.材料中强调丞相是百官之长,说明其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代表百官向皇帝负责。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重大军政事务的决定不光是由宰相做出,更主要是由皇帝来决定。
C.朝廷中的日常事务应该是三公以下的九卿来具体负责。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故选:A。
2.【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九品中正制,掌握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时间和特点。
【解答】隋唐以前,封建国家选官依据不断变化。汉武帝时期,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故排除A,B符合题意;
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宋代科举制完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没有涉及到台湾问题。
B.1895年初,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表达了作者对清政府割让台湾的痛心,丘逢甲是反割台斗争的著名人物,故B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与割让东交民巷和台湾没有关系。
D.割让澳门给葡萄牙人也没有涉及到台湾问题。
故选:B。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从国内意义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从国际意义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故选:A。
5.【分析】本题考查长征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遵义会议的表述,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分析。
【解答】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
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选项排除。
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选项排除。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D选项排除。
故选:C。
6.【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
【解答】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是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的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
毛泽东转战陕北是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进攻,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后期进行的,故A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7.【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
【解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在中美关系缓和,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大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故B正确;
A.《中美联合公报》中并未提及,排除;
C.“一国两制”构想,不符合题目中“最早”这一要求,排除;
D.“九二共识”中并未提到和平统一,只是在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排除。
故选:B。
8.【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解答】“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A正确;
B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排除;
C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
D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排除。
故选:A。
9.【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答】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D错误,符合题意;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总之,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国际产业分工”。
【解答】根据材料“国际产业分工”可知它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故C正确;
A是区域集团化,与国际市场不符,排除;
B是时代主题,与题意不符,排除;
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
【解答】从材料“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可以看出李鸿章此时主张建设民用工业的开平煤矿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市场运作,故D正确;
AC项民间资本的问题和商品生产的问题材料未直接体现,排除;
B项说的官场习气并不一定是官场腐败,排除。
故选:D。
12.【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解答】题目中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指的是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工商业国有化,属于追随理想,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人民极其不满的情况下,局部的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故B项正确;
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建立集体农庄,故C项错误;
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属于回归理性,故D项错误。
故选:B。
1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说明官营手工业禁止技术创新,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材料显示政府强化对官营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项虽有道理,但属于间接影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因此选D。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的变化。
【解答】抓住题干“19世纪末期”,A项鸦片战争是18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当时中国被列强侵略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国人的消费水平不可能普遍提高,故B项不符合史实。
由“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可以看出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故C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破产的信息,故排除D项。
故选:C。
15.【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解答】②是道家的思想,排除;
④重农抑商维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排除;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反映出作者主张重农抑商,力求社会稳定,故①③正确。
故选:A。
16.【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周秦迄唐代:
(1)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2)坊市分开;
(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湖州等地方多是以养蚕植桑为主,其他地方也是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而谷物的不足则是依靠市场,反映了农业的商品化,故D正确;
AB说法过于极端,排除;
材料中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并非剩余产品,而是种植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较高,故C错误。
故选:D。
17.【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具体考查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解答】A项,材料无法体现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排除;
B项,材料中未提到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排除;
C项,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符合材料,正确;
D项,材料并未提到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排除。
故选:C。
1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解答】从材料“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可以看出底层的反抗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从材料“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可以看出外国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的阻力,故D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9.【分析】本题以近60年来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为内容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的原因。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近60年来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C。
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解答问题。
【解答】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由此符合材料含义的是分封制。
故选:A。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1787年宪法。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拥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以代替过去松散的邦联。虽然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但新宪法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大为加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有利于巩固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答】美国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①④两项正确;
②③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美国的政治特征。
故选:C。
22.【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需要掌握遵义会议。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湘水岸边船启航”、“四夺赤水过长江”,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中“湘水岸边船启航”、“四夺赤水过长江”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而且是中共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挽救中国革命,故C项正确。
1927年南昌起义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抢,不是红军长征时期,故A项错误。
1927年秋收起义是创建工农军队的开始,不是红军长征时期,故B项错误。
中共七大是1945年,不是红军长征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C。
2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学生要结合抗战时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能够反映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反映了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材料只反映出1940年以后的情况,看不出共产党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真正领导者。
C.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党的政策特点。
D.材料没有说扭转了战争形势。
故选:A。
24.【分析】本题考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解答】从材料“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可以看出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25.【分析】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故C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具体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解答】根据材料“如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反映的是1972尼克松访华的有关史实,
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正确;
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正确;
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失败,正确;
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正确;
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这个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主要是为了对付苏联,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解决台湾问题,排除;
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A。
27.【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具体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解答】根据材料“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A项,群雄并起但还有一个超级强国美国,排除;
B项,“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C项,部分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排除;正确;
D项,材料无法体现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排除。
故选:C。
28.【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考查民国初年西服流行的原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解答】根据材料“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可以说明西服的流行由于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29.【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是指1949年至1956年。
【解答】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此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题干所给材料中“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表明,该文献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社会改革。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故选:C。
30.【分析】本题需注意关键信息“向西取道”再联系相关知识即可。
【解答】葡萄牙人两次航行都是向东的(达?伽玛和迪亚士)而西班牙人的两次航行都是向西的(哥伦布和麦哲伦),葡萄牙人喜欢向东,西班牙人喜欢向西。当时流行地圆学说,西班牙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向西一定会到达东方,由此即可知是哥伦布。
故选:C。
3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对罗马法的整体和构成部分的认识:
(1)罗马法是一系列法律的总称,而不是某一部法律的名称。
(2)《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解答】万民法出现于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故选:B。
32.【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引导人们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思考分析去判断是非曲直,完全剥去了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启蒙思想家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比人文主义者更为彻底,抛开了宗教外衣,更鲜明地高举资产阶级的思想大旗。
【解答】启蒙运动发生在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高举理性主义大旗从而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主要观点有:人民主权、三权分立,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制度,符合材料内涵,故B正确;
A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排除;
CD比较片面,故CD错误。
故选:B。
33.【分析】本题以1901年6月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的言论为内容考查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1901年6月”,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采取和平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法国通过曲折的道路进入资本主义,但中国的清末新政,不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没有真正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由此①②③④均正确,故D项正确。
故选:D。
3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解答】印象主义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
浪漫主义主张具体情感的表达;在艺术表现上极力主张个性化;特别重视用色彩来饱满形象,用奔放的笔触创造有生命力的动感造型。
现代主义美术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
现实主义美术注重对真实生活的反映,与下层生活密切相关。
故选:C。
35.【分析】本题以恩格斯关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背景的论述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浪漫主义文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材料中指出:“‘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述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结合选项:
A、启蒙文学在材料未涉及,故错误;
B、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背景与材料的描述一致,故正确;
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
故选:B。
36.【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启蒙运动历史影响:
①对欧洲: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空前解放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②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③对世界: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而《西风颂》是雪莱的作品,故①项错误;
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故②错误;
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③④正确。
故选:D。
3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题干材料字面意思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和心学强调用心去感悟的意境相似,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D。
3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要求学生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影响分析。
【解答】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对于今天中国与世界其他民族,友好交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②体现了中国对民族平等原则,对今天处理中国的国内民族关系,和以世界上其他民族交往有指导作用。
③体现了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当时的鞑虏应该是指清王朝和满清贵族,而今天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所以这一观点不利于今天的民族团结。
④观点能够体现出近代中国反侵略的要求,不利于当今中华民族与外国,和平友好的交流。
故选:A。
39.【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著作。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著作时间的识记。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井冈山时期,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故A项正确。
故选:A。
40.【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对科学共产主义最大的贡献”,结合邓小平理论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吸取以前建设的教训和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做出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故选D;
ABC选项也属于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排除;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
41.【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英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两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在15世纪,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等信息中国从经济政策角度思考,西方从地理大发现视角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角度作答即可。
(2)问从材料二中“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等信息从自由市场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的角度思考作答。
(3)问对应材料二,依据材料二“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主制度、工业革命以及经济机制自我调整角度来归纳答案。
(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结合工业革命史实从世界市场形成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新式工业发展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含义:中国实行海禁;西方新航路开辟,。
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模式创新: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
(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和资本,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决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42.【分析】(1)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需结合冷战的措施来解答。
(2)本题考查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需结合冷战的影响来解答。
(3)本题考查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及原因,需结合多极化趋势来解答。
(4)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需结合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影响来解答。
(5)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需结合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来解答。
【解答】(1)根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肋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指的是苏联。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以遏制苏联为主要目标的“冷战”开始。
(2)由材料“柏林墙两侧”、“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和“古巴导弹危机”,结合所学,关联性事件是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
(3)根据“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得出以谈判为主要方式。根据“1971年”和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它们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不得不调整对外收策。
(4)根据“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可知,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推行强权政治,是造成世界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之。
(5)材料一佐证了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材料三反映70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材料四反映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故答案为:
(1)苏联。冷战政策。
(2)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3)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4)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
(5)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70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后,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